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素质教育”的口号从1999年开始已经喊了二十几年,“减负”的倡议也在每年的两会上不断被提及。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减负”在这个依然以应试教育和考试选拔为主流方式的时代,这二者之间的碰撞一次一次被讨论得沸反盈天 。

特别是在教育部近期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再一次就大家所关心的中小学生减负问题进行了回答—减负,而且要减的科学坚定,减的势在必行。这也再一次登上大家讨论的热榜。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这样的决策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是欢喜的,但是却让许多家长感觉不妥甚至难以接受。因为在这些家长的认知中,学习是决定孩子命运的钥匙,怎么能够“说减就减”。

因此,看起来这样在“减负”和“应试”之间的矛盾存在于孩子们对于“快乐童年”的诉求和家长们对于“望子成龙”的想法。可其实,它的矛盾根源长期以来还是在我们的教育模式上所存在且未被解决的问题——教学资源分配不公平。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为什么教育资源分配会是“减负”道路上巨大的“拦路虎”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现实中反对“减负”,呼声最大的不是北上广深年薪几十上百万的家长们,而是三四线城市中占比相当大的普通工薪阶层甚至农村地区的家长们。

问题一:教育是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经济实力去给孩子“查漏补缺”。

对于这些家长而言,教育是孩子们跨越阶层或者实现自我最重要的途径。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学习这件本身带着枯燥性的事情,一旦占据好动爱玩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时,孩子们就会有不自觉的叛逆心理。

而孩子几乎没有天生喜欢学习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工薪务农的家长们,都更寄希望于老师和学校的约束管教。因为他们或忙于奔波没有时间精力,或本身也确实“管不了孩子”,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他们也没有太多经济实力去给孩子“查漏补缺”。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但可惜的是,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当孩子疏于管教的时候,这些家长们只能寄托成堆的作业和繁重的功课能给孩子带来“好成绩”。家长所能给予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的差距实实在在存在着。

这一重的差距所带来的压力让家长们十分无奈。

问题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差异让家长们很焦虑

令家长们更加强烈反对“减负”甚至无比焦虑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地区教育资源分配差异。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一直是存在于教育领域的棘手问题。相比于大城市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小地区的孩子们普遍一头扎在“应试题海”里思量着如何“考出去”,而乡村地区孩子们甚至连优秀教师都是奢侈的事情。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比如:同样的十二年苦读,北京的孩子们可以享受着非常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毗邻的河北省却连唯一的211都不在省内。在更好教育资源分配的背景下,北京孩子们可以享受更多的便利,也更加有见地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而以“衡水第四监狱”著称的衡中孩子们却不得不考虑怎么样多考几分才能有机会去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分配福利。

这些看起来尽管令人唏嘘,但也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的无奈。因此,这些家长们把反对一纸政策谈“减负”的想法表达出来,不是他们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是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不得不给孩子多争取一些他们所认为的学习的“资源”。

由此我们看到,虽然教育部“减负”的政策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处的,但是在实行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现实情况,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怎么样更有效地解决地区教育资源差异带来的减负阻力?

1)高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也是减负工作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比起单一的“少留作业禁补课”,高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每个孩子来说,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是能够受益终生的。在教学任务中加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传授学习方法,不但能够增加孩子学习自觉性,也能减少孩子对学习强烈抵触心理。

除此之外,这可能对于现如今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老大难问题也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法。

2)加强学习教学资源分配公平性。

在教学资源调配上逐步端平,也是推进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利器。减少教育资源不公平所带来的焦虑问题,可以切实缓解教学压力。小到教师资源、教具资源的增加,大到特色课程的开设,整体教学培养方案的科学补充,向教育资源大省逐步看齐,虽不中,亦不远矣。

学生减负新倡议,小学作业不出校门中学作业不能超纲,家长:不行

近年来特别是十九大召开后,我国教育投入占GDP总量逐年上升。各地的教育改革、高考改革、高等教育改革无一都对于教育公平迈着一个又一个的大步伐。对于教育公平的实行和教育改革的进行不能停止,特别是对于“减负”工作。放开思路践行更加符合现实的政策方针将让孩子们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总之,“减负”工作是一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教育改革实践,要站在为孩子们更好的角度考虑调配,让“减负”真的如其名,为孩子们减去不必要的学习受教育的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作业   题海   家长   教育部   高效   教育改革   校门   焦虑   差距   差异   分配   现实   孩子   小学   中学   地区   科学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