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救指南:除了对抗与逃跑,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你是在享受生活?

还是在忍受生活?


请你先用七秒钟来思考这个问题。


当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掷地有声地提出“To be, or not to be”这个问题时。


他在思考的不单单是勇敢与懦弱,生存与死亡:


而是,生命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意义。


情绪自救指南:除了对抗与逃跑,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在英文中,人类被译为“human being”;


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human doing”。


我们忙于制定目标,忙于做事干活。


一件事情未完成时,我们焦虑、沮丧,试图做出加倍努力。


当目标达成之后,我们在短暂的喜悦之后,又再次感到紧张与迷茫,急于将目光转向别处。


我们很忙,以至于无法察觉情绪与欲望正在扭曲缠绕,悄然变质。


以至于除非身体出现问题,我们难以泥潭之中脱身出来,获得片刻停息。


情绪自救指南:除了对抗与逃跑,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疾病、苦痛、压力,心灵阴霾扑面而来。


最终,精疲力竭的我们,仍然大声质问着自己“身体为什么出了问题”。


生于忧患,我们应当如何摆脱困境?


又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


1


“being”“doing”,在正念冥想理念中被解读为「存在」「行动」模式。


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正念(Mindfulness)的程度。


正念听字面意思,容易被误读成“正确”“积极”等意味。


实际上,正念一词来源于古印度巴利语“sati”。


情绪自救指南:除了对抗与逃跑,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而正念的基础态度,大致有以下7点:



为方便大家理解,在这里用几个例子将正念与非正念态度区别开来:


正念态度:我感到烦躁,内心无法平静

非正念:天气真热啊,房间窗户闷,还没洗澡,不难受才怪

正念态度:母亲的形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非正念:要是看见我坐在这儿,母亲一定又在唠叨我了

正念态度:我在意朋友对自己的看法,我注意到了自己神经紧绷

非正念:我真可笑!别人的看法和我过得好不好有什么关系


简而言之,“正念”是一个清晰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客观真实地去看到世界原本的样子。


情绪自救指南:除了对抗与逃跑,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通过正念,我们将增强对于自己的情绪、需求、想法等内容的觉察,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的自己的行为方式与真实意图。


在一呼一吸之间,正念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提升身体的感受能力。


人之所以烦恼,一部分愿意是对于过去“耿耿于怀”,对于未来“焦虑不安”。


正念让我们寻找到“此刻”的力量。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便自然地减去了诸多烦恼。


通过对于固有思考的打破,从而看见真实的自己。


通过对于先入为主的解绑,从而调节负面情绪,与自我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中非   莎士比亚   情绪   初心   生于忧患   焦虑不安   掷地有声   看法   态度   烦恼   母亲   身体   目标   真实   生命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