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且拒绝求助时应该怎么办?


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且拒绝求助时应该怎么办?

当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且拒绝求助时应该怎么办?

一个孩子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定是有预兆的,不可能是没有缘由的突然出现情绪不稳定。

老师视角:教过一些孩子,他们不言不语,相对文静内向。也许是出自对老师的信任,他们会在积累本上写随笔。写的内容,往往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以零散的消极情绪居多。会写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1、每天心里都很难受

2、也许我永远找不到一个在乎我陪伴我的人

3、孤独地过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4、为什么她上课不看我

5、天天想着在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的林同学,那么直白,却苍白无力的求救信号,可惜无人及时疏导林同学内心的“愁”

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吗?

我觉得这些话更像是暴露了他们不言不语,或者每天和同学说说笑笑的表面之下掩藏着的真实自我,一个沉默的小男孩/小女孩蜷缩在内心深处一个小小的角落,又冷又孤单。他们渴望被看见,被重视,但已经不敢主动去寻求什么了,于是就轻轻地咳嗽一声,或者是自言自语几句,他们希望有人能听到,走过来蹲下摸摸他的头。

换而言之,一个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他会不自觉地,对他所信任的人发出求救信号,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关系好的同学,也许是父母。

只是,很多人都不会把这些隐晦的话当成求助信号罢了。这不是谁的错。毕竟生活都这么难,谁还没两句抱怨?谁还没有消沉一阵子又重新振作的经历?谁还没点抑郁情绪了?

问题是,如果心里那个小孩一直孤独地等在那儿,一直没有人走过来,哪怕坐在他旁边听完他的心声再离开,就那么又冷又孤独地等啊等,等啊等——终有一天,他慢慢确信了一件事不会有人来了,不会有人真的关怀我此时的他,也可能会绝望吧。

他们为什么会自杀?

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值得眷恋的人和事。也许是病理性的,也许是情绪性的。但无论是哪种,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们自己或许也偏激过,敏感过,脆弱过。虽然小说和影视都在描绘精彩灿烂的青春,可现实并不是艺术,没有那么美。

对大部分长得没那么好看,学习和家境都相对普通的孩子而言,他们的青春,更可能是漫长灰暗的,就像我们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青春岁月一样。我们的过去甚至现在,也缺乏关爱,缺乏关注,情绪化,敏感而自卑。所以,也就不要去过多地苛责这一代青少年玻璃心了吧。

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很多,真正会走上绝路的很少很少。但这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了。当我们遇见了这种极小概率发生的事情,多一点真诚的关爱去救他们,也会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一点温暖的。

青少年通常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与过去几十年不同,如今抑郁症影响了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而青少年会比年幼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症。

2.自残自残也是一个在青少年中普遍的问题。有些人会错误地以为,如果他们伤害自己,例如通过割伤或烧伤,就能够帮助他们管理强烈的情绪痛苦。而他们的本意可能并不想自杀。

3.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会导致青少年极度焦虑。比较年幼的孩子或开始上学或搬家的孩子也可能有分离焦虑。

4.创伤后应激障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人可能曾经历过一些身体虐待或性虐待、目睹过一些极其可怕的事情,或曾是暴力欺凌的受害者,或在一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5.多动症持续过度活跃、行为冲动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儿童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受影响的男孩比女孩多,但目前多动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确定。

6.饮食失调饮食失调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女孩比男孩更常见。虽然患有饮食失调的青少年人数不多,但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等饮食失调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造成严重后果。

应该如何帮助青少年?

家长帮助

如果孩子们与父母有着开放自然的关系,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父母能做到的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认真对待他们的感受,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的调节情绪。他们可能想要一个拥抱,或者可能想要父母帮他们改变什么,又或者他们可能想要其他一些实际的帮助。

儿童和青少年的负面情绪通常会很快过去。但如果青少年长期苦恼,他们的负面情绪阻碍了他们更好地生活,或者他们的苦恼正在扰乱家庭生活,那么寻求帮助就显得很有必要。

专业帮助

如果青少年在学校出现问题,教师、学校辅导员或教育心理学家也许能够提供帮助。或者也可以找医生和一些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人员。这些专业人士能够为青少年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谈话咨询

对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评估和治疗时,交谈和理解很重要,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实现。这种治疗被称为谈话疗法、心理治疗或咨询。在大多数时候,专业人士建议的措施并不复杂。而且往往涉及家庭的其他成员。

陕西倍康健,消力健抗菌喷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青少年   可能会   年幼   焦虑   信号   障碍   情绪   孤独   父母   事情   饮食   同学   老师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