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了解吗?

从心理学来讲,“叛逆”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一直伴随孩子的成长历程,但是“叛逆”却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究竟要如何理解孩子的叛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成长呢?

心理学:孩子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了解吗?

幼儿期3-6岁

孩子从2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于是他们会以自己的意识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去展示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不喜欢的事情总是说“不”,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去!”“叫叔叔!”“不叫!”等等。

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真是让老母亲火冒三丈又不敢发火,不敢打也不能骂,真是束手无策,如果总是这样,那长大后会不会变得没有教养?

儿童期7-12岁

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慢慢有了强烈的独立思想意识,行动也开始独立。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个“小大人儿”就会极力去挣脱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说了算。

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捣蛋”,“嬉戏”,“胡闹”,“吵架”,于是有些父母喜欢贴标签,导致“好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面对种种让人难以接受的表现,又不知道应该有效如何解决?

心理学:孩子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了解吗?

青春期13-16岁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可心理却很稚嫩。厌学,在教室根本坐不住;恨不得24小时泡在网吧,渴望能像大人一样自己做决定,可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心情就极度烦躁。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等着喷发。家长找不到交流的契机,翻看孩子的日记本,偷偷查看手机、QQ或者微信,可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信任危机,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做呢?

其实,不是孩子不好沟通相处,是父母不懂叛逆期,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心理学:孩子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了解吗?

什么是逆反心理?

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孩子现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其实质是突出主体( 自我) 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尽管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往往不如他们还是蹒跚学步的时候,但可以学着建立另一种不同的亲密感。如此亲密、有爱、信任、开放的父母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度过他们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就像我的父母,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时刻关注着我,但每当重要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合时   叛逆   孩子   逆反心理   青春期   意向   心理学   主体   亲密   事物   意识   家长   独立   父母   原因   心理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