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失眠太痛苦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俗话说“有钱难买安心觉”,你是不是也处于“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的状态?

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处于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状态中,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失眠”是一组以睡不着觉为特征的疾病,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等,如果你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你还会出现焦虑,心情烦闷,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等症状。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失眠的原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中医学将失眠归属于“不寐”和“目不暝”的范畴;关于致病原因的认识我们从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黄帝内经》认为阳不入阴是失眠症的总病机。金代刘河间在《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懊恼虚烦不得眠》篇中指出:“懊懊烦心,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烦热佛郁于内,气于内而气不能宣通也,或胸满结痛,或烦、微汗出、虚烦者,栀子汤主之。”表明失眠是由于体内阳气郁滞不通,内外不相交是其主要病机。明代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独设“不寐”篇云:“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不寐》篇指出不寐分为:“无邪而不寐者”和“有邪而不寐者”,并提出以“养营养气”和“去其邪”为主治。

我们从历代医家对失眠的治疗经验中,将失眠的病机概括总结为3种,第一,阳气外出抗邪,无法正常内藏而失眠;第二,阴寒内盛,阳气无法内藏而被迫外处于其他脏腑,导致阴阳失调;第三,体内阳气弱,潜藏之机失司。其二与三虽然都是机体内环境导致的阴阳不和,但其病机确大不相同。但是三者总的病机是相同的,那就是阳气没有得到潜藏,使阳气一直处于外面,形成内阴外阳的阴阳本体结构。

失眠的形成就是因为正常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阳往外发,阴朝内陷。阳主用,阴主体,阳气一直处于用的状态,人体得不到休息,心神得不到安养,一直浮越在外面,故而失眠。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失眠的治疗

现代医学对于失眠患者的治疗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对患者进行心里疏导。二是使用催眠类药物。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使用催眠药物后出现精神运动损害,包括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和药物成瘾性等副作用。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医治疗失眠,我们就在辨证指导下扶正祛邪、调理阴阳,使阳气内藏,就是基本原则,也是唯一的法则。治疗失眠以温阳、引火归源为重。

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穴位贴敷”法,具有制作简单,操作容易,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的优点,我今天介绍的就是用“穴位贴敷”来治疗失眠,具体穴位、药物介绍如下: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取穴:“涌泉穴”,位置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涌泉穴”为肾经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药物:“肉桂”,有着温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通利血脉的功效。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具体制作及操作:将肉桂30g加工成粉,越细越好,加适量蜂蜜、温水,调匀成膏状备用,取无菌辅料贴敷一块,将调制好的肉桂膏3g涂抹于贴敷中间的纱布上,定位双侧涌泉穴,将制作好的药膏敷在穴位上并固定牢靠,每天晚上8点贴敷,第二天早上6点取下。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只用一个穴位就能治疗失眠

结束语

肉桂粉: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着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等功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首穴,位于足心,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肾经之气犹涌泉之水,来源于足下,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肉桂粉贴敷涌泉穴,可起到温补阳气,使肾水不寒,离位在奔之火归入于命门肾宅之功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等优势,值得应用推广。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致力于中医的推广,谢谢支持转发,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穴位   黄帝内经   医家   阳气   肉桂   涌泉   阴阳   功效   症状   药物   睡眠   患者   中医   人体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