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表现为一侧太阳穴或眶周严重疼痛,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持续 30 分钟至 1 小时)。丛集性头痛常在 1 到 3 个月的周期内规律发作,接着是持续数月至数年的缓解期。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相对少见,多数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4:1,典型者于 20~40 岁发病。饮酒可能会导致发作。

丛集性头痛概述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叉神经自主性头痛,也是原发性头痛中最严重的头痛之一,又被称为“自杀性头痛”, 其特点为严格单侧眼眶、眶周和(或)颞部的重度疼痛,伴同侧的自主神经症状和烦躁不安。

根据丛集期或缓解期时间长短,可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和慢性丛集性头痛。这种时间节律性,再加上下丘脑激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和影像学表现,证明了下丘脑在CH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核心作用。然而,这种节律性并不是CH独有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丘脑参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在临床上反映为偏头痛发作的先兆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注意力难于集中、打哈欠或食物摄入变化等症状,这些症状直接或间接表明了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作用。

丛集性头痛有哪些症状?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发作后,可出现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以下部分面颊浮肿,可出现流泪。面部可能发红,头痛后可能伴有恶心。

一天可有多次发作,常在 1~3 月(或偶尔更长)的头痛周期内(丛集期)有规律地发作,接着是一个为期数月至数年的头痛缓解期,直至下一次发作周期到来。常在每天同一时间出现,或在白天或在夜间。有的患者没有头痛缓解期,为慢性丛集性头痛。

如何诊断丛集性头痛?

医生评估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准(ICHD-3):

1、至少5 次满足2和3所描述的症状。

2、重度-极重度的单侧眼眶、眶周和(或)颞部疼痛,持续时间15~180分钟(未治疗)。

3、至少满足其中下列一项:

①至少出现一项症状,症状出现部位为头痛侧:

②烦躁不安或躁动。

4、活跃期发作频率为2~8次/天,发作期长于间歇期。

5、不能归因于ICHD-3其他诊断。

有时需要进行 MRI 检查。

丛集性头痛的诊断依靠患者对头痛及其伴随症状的描述。

如症状出现变化,应做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

丛集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原发性头痛相鉴别,鉴别要点主要有头痛的性质、部位、程 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还需要与继发性头痛如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系统性感染、结 缔组织病、血管炎等相鉴别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多数丛集性头痛患者需要服药以预防复发。

在丛集性头痛开始发作时,常用下列方法终止其发作:

由于丛集性头痛很严重、频发和不能忍受,所有患者都通过药物进行预防。

由于起效较快,可首先使用泼尼松或神经阻断疗法;接着,可选用其他药物中任一种以预防复发。局部麻醉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必须在诊室注入。其他治疗可在家进行。

丛集性头痛——生不如死,地狱般的感受

丛集性头痛发作前和发作后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说明丛集性头痛并不是单一的疼痛表现。由于丛集性头痛病因尚未阐明,因此对丛集性头痛发作前后症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并有助于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丛集   戊酸   头痛   数年   下丘脑   类固醇   偏头痛   眼睑   皮质   病理   激素   症状   药物   患者   疼痛   地狱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