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后日就是农历的六月初六了,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洗漱和晾晒。因为夏季多雨,空气潮湿,衣服容易发霉,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把衣服和被子拿出来晾晒,寺院里也要晒经书,就连皇帝也要晒龙椅等。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无论是晒衣服、晒经书、还是晒龙袍,都需要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于是人们就觉得六月初六那一天,宜晴不宜雨。除了晾晒之外,在北方很多农村都把六月六称为“回娘家日”。俗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下面就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离娘肉”和“扫晴娘”呢?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什么是“离娘肉”?

以前人在结婚前一天,男方总要给女方家送一块肉。这种肉是有讲究的,首先必须是猪的肋条肉,肉里面要带两根肋骨,而且要从上到下切成一整条,不能在中间切断,肋骨要包在肉里面,然后给女方家送去,寓意着女儿与母亲骨肉相连。

由于以前人生活困难,女儿嫁出去以后就完全是男方家的人了,就连曾经的姓氏都不能用了。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以前社会可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你娶走了,总要用什么东西来交换吧?

既然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那就用肉来交换,而这种在结婚前换走女儿的那一条肉就是“离娘肉”。因此“离娘肉”只能是女方的母亲食用,因为那条肉就代表女儿自己,是母亲的心头肉,所以女儿是不能吃的。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如今很多地方在结婚之前都有送肉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当然肉多肉少只是一份心意。有些地方在娶亲当天,新郎手中还会提着两颗连根的大葱,下面吊着一小块肉,用红布包起来,去女方家迎亲,这种习俗也是有“离娘肉”演变而来的,寓意着以后的孩子聪明。

女儿在嫁出去之后,每年到了六月六和九月九,都要回娘家。所带的礼物之中就必须有一块肉,而六月六给母亲送肉的习俗,也是由“离娘肉”演变而来。所以就有了“六月初六离娘肉”的说法。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什么是“扫晴娘”?

有些老人可能还记得,在以前的农村,每逢下雨过多的时候,人们就会在院子中间摆放两块砖头,一块竖立在地上,另一块砖头横放在竖立的砖头上面,说是这样就可以把雨水顶回去,虽然这种方法很可笑,但也说明了以前人对天地的崇拜之心。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而“扫晴娘”就属于这一种类型,每逢六月六那一天,人们都希望是大晴天,因为六月六那一天,人们要“晾晒衣服”。如果那一天下雨或者是阴天,在闺房中的女儿就会用纸剪一些像人一样的造型,纸人手中还带着扫把,双手朝天,称之为“扫晴娘”。

意思就是把天上的阴云都扫走,期待着太阳早日出来。所以就有了“闺中女儿扫晴娘”的说法,是人们期待晴天的一种愿望。

人们觉得,六月初六那一天如果下雨的话,庄稼的收成就不好。俗话说“六月初六,核桃灌油”,意思就是过了六月六之后,核桃里面就有油了,在此之前,核桃仁里面是水份,吃起来没有香味,而核桃灌油就需要太阳的暴晒。

老话说:“六月初六离娘肉,闺中女儿扫晴娘”,离娘肉是啥意思?


六月初六前后,也是很多秋庄稼抽穗的时候,抽穗也就代表着要授粉了,如果一直下雨,植物无法授粉,就会影响产量。所以六月六那一天宜晴不宜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方家   秋庄稼   心头肉   女儿   肋骨   寓意   娘家   前人   砖头   核桃   经书   习俗   晴天   衣服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