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化与升仙思想

中国古代产生了灿烂的诗歌文化,同时也产生了升仙思想,两者并行不悖,甚至很多诗人都把炼丹成仙的愿望以及想象写进了诗歌里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诗歌文化与升仙思想


诗歌产生之初并不是为了得道升仙的,而是民间的歌谣。大多产生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派,就是说劳动号子是诗歌的源头。朝廷派人到民间采集歌诗,以此观民风得失。而诗歌的功能确实比较多,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了诗歌的四种功能。无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亦或是七言诗都具备“兴观群怨”的功能,也都被一些统治者所重视。于是,文人们开始写诗歌,逐渐把那些从民间搜集上来的诗歌排挤出诗坛。汉乐府本来是采集民间音乐的机关,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诗体形式,文人们纷纷做乐府诗,而民间真正的诗歌却因为粗俗而被文人排斥。毕竟,诗坛是由文人士大夫们把持的,不会让太多粗俗的作品长留诗坛。而文人们的人生目的大多是做官,不管是世袭还是被人推荐亦或是通过科举考试,都是要做官的。做官以后就可以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当然算是体制内的文人了。于是,他们进入官场以后就要写诗来歌功颂德了,写诗来酬唱赠答了,而不会写什么太多的怨刺诗和讽喻诗,以免被皇帝猜忌,丢了乌纱帽。即便是那些民间的诗人也不会写太多社会阴暗面,以免影响仕途发展。除非生在乱世,比如杜甫,对安史之乱有着切肤之痛,还做过叛军的俘虏,面对朝廷无力镇压叛军的事实,写了很多忧国忧民之作;还有很多被贬官、流放的诗人要写一些个人忧愤之作,但也仅限于发发牢骚,总体思想还是忠君的,要获得皇帝的怜悯,以期再次被启用。更有那山水田园诗派大多逃避现实,描写农村风光,吟风弄月,不涉及什么当时的政治,即便怨刺一下也不敢了。不仅如此,很多诗歌流派都不能左右政治,也不敢有太多的怨刺,只能写一写个人感受,甚至不免自恋。说到底,文学并不具备太强烈的政治功能,想用文学干预政治的作家大多归于失败,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没有什么好结果。于是,作家们就开始胡言乱语,酒醉佯狂,不涉及什么政治事件了。也就是说,从诗歌文化开始,文学就已经远离了政治,逃避现实,走进了个人感触的小圈子。

诗歌文化与升仙思想


升仙思想也是如此,大多提倡炼丹,白日飞升。炼丹的大多是道士,要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或者直接服食一些人参、灵芝之类的东西,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外化为阳气。仙丹炼成之后,可以点石成金,可以召唤雷电,可以用符箓降妖除怪。但是炼外丹的材料有丹砂,是硫与汞(水银)的无机化合物。陶弘景说,丹砂就是朱砂。添加几十味中草药一起炼制,可以炼成“九转还丹”,让人服食以后升天成仙,最低的要求也能长生不老。但一般情况下炼成的外丹都具备毒性,人吃了以后会中了“丹毒”,甚至为此而送命。于是,内丹术又开始兴起,其实就是气功,通过导引、纳气、养气,达到和阴阳、通经络的目的,能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炼成之后照样可以成仙,最低也能够延年益寿。但内丹术大多和古代内家拳融合在一起,增强体质,却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无论是外丹术还是内丹术指向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要人成仙。而这些升仙思想在某些朝代成为民间的主导思想,甚至连皇帝都参与炼丹。其实,升仙思想只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想象,却并不能实现。而升仙思想的实质仍然是远离政治,归隐山川,不能兼济天下,只能独善其身。虽然这种独善其身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并不妨碍人们纷纷效仿。尤其是一些文人士大夫,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却对升仙思想情有独钟,亲自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李白和杜甫都炼过外丹,杜甫在诗歌《赠李白》中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只是说他没炼成仙丹,愧对炼丹宗师葛洪了。而杜甫的炼丹很可能是受了李白的影响,有诗句写道:“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巾拂香余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可见,杜甫在一段时间专心练丹,渴望白日飞升了。炼丹的诗人远离了政治,渴望成仙,也就不再汲汲于富贵了,而且自视甚高,甚至看不起人间的帝王了。其实,事实正好相反,而是他们被帝王看不起,被排挤,不能修齐治平了。

诗歌文化与升仙思想


如此来看,诗歌文化大多走向了逃避现实并且自恋自大的路途,而升仙思想更是要远离政治,祈求升到仙界长生不老了。无论是诗歌文化还是升仙思想都是在王朝政治的胁迫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东西,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个人化的追求。虽然诗歌中有豪迈之作,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但也仅仅是渴望,而不是真的建功立业。看看那些被贬的诗人,落魄的诗人,写的诗反而是好诗,而平步青云的时候写的诗却要不得,而那些练习内丹的内家拳师,大多不会除暴安良,而是树立门派,广收门徒。于是,诗人们总是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却总是于事无补;具备升仙思想的人总是陶醉在得道成仙的幻想之中,脱离现实太远,有时候还会枉送了性命。要是诗人具备升仙思想,就更要不得了,除了那些瑰丽而神奇的想象有些意思,就只剩下自身命运的悲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修齐治平   诗歌   白日飞升   丹砂   思想   目的   诗坛   长生不老   杜甫   李白   文人   诗人   民间   政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