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2020学术年会”点滴感悟

11月28日下午聆听一下午的“中华中医药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

其实,全名更长,还包括“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年会”。

线上学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2020学术年会”点滴感悟

而会议,也是整整开了一整天的。我自己,不过是因为上午给孩子收拾返校的东西及送孩子返校而没有听课。即便只是听了一下午的课,仍旧收获满满!

一边听课,我一边感慨。疫情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让各种网络学习迅速发展起来,让各种向大咖学习的机会大大提升。足不出户,可以聆听各种学术会议。这样想,我觉得还要感激疫情了。

想写这篇感悟,一是因为听课后确实感觉获益匪浅,二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坏毛病-那就是“撂爪就忘”!三是听过思维训练课,说学习后一定要“复盘”!否则,都是水过地皮湿,知识永远不能转化为自己的。

我进入会议时,正是于立伟老师在讲中药炮制。已经听过于立伟老师的几次课,都接地气且有真知灼见。说到中药炮制,讲到目前中医药院校培养的部分中医大夫,不熟悉中药炮制,每每遇到患者疗效不好,首先想到是“处方开的对不对”,而药师也要多与医生沟通,中药的炮制方法,是否打碎及后下,甚至煎煮方法都与疗效密不可分。而这些,也许是中医大夫根本就不关注的!这些,我深有同感。

在线上学习,同时是有主会场和分会场的。主会场,基本都是中药界的大咖,分会场,基本都是年轻优秀的中药师在分享。这边给嘉宾介绍时,我赶快到另一个会场听课。于是我不断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切换。

线上学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2020学术年会”点滴感悟

本次分会场的主题是临床中药师,分享的全部都是临床中药师工作的经验和感悟。无非是夯实内功,加强中医与中药的共同学习。记不清是哪位老师讲解,讲中药人如何与中医相融合,说“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只要是真正用心去做事,就成为被需要的人。”我喜欢这样做事,喜欢这样的话!

想起我即将要录播的课,我一直在心里有个声音:“中药的小伙伴们,我们如何助力中医?如何实现我们中药人的自我价值?”中医与中药真的太需要融合了!如曹俊岭老师所说:“中药人得加强内功,才能更好的与中医对话!”

线上学习“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2020学术年会”点滴感悟

很想听听王家伟老师讲“药学服务创新与发展”,大概是我去分会场听课,错过了。后来听曹俊岭老师说,他在网络药学服务的价值就“很值钱!这才是体现了药学人的价值!”是!价值如何体现?金钱是价值和能力的体现方式之一!中药人,要苦练内功,让自己很值钱!

因为自己偶尔也写科普文章的缘故,我认真聆听了金锐老师讲“撰写药学科普文章的技巧”。我听过金锐老师讲课,有趣有料。他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粉丝有十几万,是我学习的楷模。科普的话题一般围绕三个方面,即临床工作、社会时事、命题作文。金老师举例讲解了如何关注科普话题,如纠正社会上的误区,影视作品的话题及中医与中医文化等;

金老师讲撰写科普文章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有实用性。我反思自己的文章,我的好像都比较“酸”,比较文艺范,实用性要差些,总想用美的观点来呈现中药的美。自我安慰,如果小说和散文或者诗歌吧,各有各的欣赏者。总之,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才好!其他的注意事项是要尽量通俗易懂,当然要够专业;还要注意逻辑性和主题等。

好了,就这些吧!有的笔记再慢慢消化。

总之,学海无涯,向各位专家学习!

「中药传承游学记」(一)——云南学习游记之如花在野

「中药传承游学记」(二)爱的苁蓉——阿拉善游学杂记

「中药传承游学记」(三)“豫”见清远,随喜而安—河南游学掠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阿拉善   药学   水过地皮湿   中医药   年会   内功   疫情   中华   药师   中药   点滴   中医   下午   学术   老师   话题   价值   医院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