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上也有“翅膀”?

人眼多长出来的这片“翅膀”,眼科医生称之为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翼状胬肉有哪些危害?

翼状胬肉不仅会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还会影响外观及容貌。

此外,由于翼状胬肉的生长部位为靠近鼻梁的内眼角,从内眼角向眼睛中央开始生长。当胬肉生长至角膜处,可能令角膜曲率发生改变,产生散光等,如果继续生长侵袭瞳孔,则会遮挡视力,造成视力显著下降,如果完全遮盖瞳孔可造成失明。

翼状胬肉有哪些类型?

翼状胬肉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进展型,即胬肉结膜下方的纤维血管组织宽大、充血、肥厚,体部呈三角形向角膜及巩膜表面延伸,头部明显隆起,侵入角膜表面,严重者甚至遮挡整个瞳孔,从而导致失明。

一种是静止型,即胬肉长到角膜边缘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呈微红色,头部扁平,结膜下方纤维血管组织菲薄透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不自行消退。

眼睛上也有“翅膀”?

来源:Pixabay

人眼为什么会长翼状胬肉?

人眼长翼状胬肉的原因有些复杂。

从环境因素来说,眼睛长期在室外受到日光中紫外线照射、风沙、烟尘、花粉等过度刺激容易出现长出翼状胬肉。因此,翼状胬肉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农村多于城市,渔民、农民、建筑工等户外工作者发病多于其他人。

从自身因素来说,也与遗传、营养不良、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等方面有关。

眼睛长了翼状胬肉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早期没有快速进展的翼状胬肉,又没有影响视力等不适症状。这时候若不考虑外观问题,可以不用特殊处理。

但是,若存在原发的结膜炎等疾病,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治疗问题上,仅仅依靠药物是无法消除已经长出来的翼状胬肉的。如果“翅膀”一旦伸展至角膜区,甚至遮盖瞳孔,就要采取手术的办法去掉了,否则就会影响视力,若一直任由胬肉生长下去可能还会影响眼球的运动。

患者在术后需按医嘱用药,按时复查,避免风沙刺激、揉眼,可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如有眼红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巩膜   泪液   翅膀   眼睛   结膜   角膜   眼红   遮挡   瞳孔   风沙   视力   头部   血管   纤维   生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