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最近,杭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席,因为“下肢肌痛、行走困难伴尿色加深”来医院就诊,最后被确认“横纹肌溶解症” 。经过9天的住院治疗,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小席是在2021年3月18日开始感觉大腿及腰部肌肉有酸痛,并伴有双小腿抽搐,行走困难,同时小席还发现排出的尿液颜色变深,呈茶汤色。当天晚上去了离家较近的浙江省儿童医院看急诊。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经过问诊,医生了解到,发病前两天(3月16日),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做了“青蛙跳”练习。这是学校制定的学生体能训练项目。按学校老师要求,必须下蹲起跳连续做“青蜻跳”动作,且要沿着篮球场跳两圈。小席遵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动作。

这项运动对于小徐来说,难度不算很大,所以当天也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两天后才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

当晚接诊的急诊医生给他作了一些相关的化验,结果发现血清肌酸肌酶、肝酶等均明显升高,尿隐血3个+,尿蛋白2个+。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医生分析原因,认为这可能是一起肌肉的过度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

经过一天治疗和观察,第2天孩子自诉双下肢肌肉酸痛反而加剧。直到第2天(19日)中午,便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

病床太小,容不下1.83米的个子

患儿家住杭州市萧山区,离浙江省儿童医院比较近。儿童医院的医疗水平也相当不错。为什么这位患者在儿童医院住了一天,又要转到了省人民医院。当时接诊的医生感到很好奇。

问到这个问题,家长的回答是:“儿童医院的病床太小,尽管给他找了一张加长的病床,但还是短了一大截,脚都伸不直”。

原来这位14岁的男孩,生长发育状况非常好,身高有1.83米,体重有81公斤。个头比他爸爸还高了很多。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孩子的父亲说:“几年前,我自己因为外伤后股骨头的骨折,也是在省人民医院住过院,对省人民医院的医疗环境比较认可。再说在省人民医院,也有比较熟悉的医生朋友,觉得这里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都不错,所以就转过来了。”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的确,在省人民医院,虽然是儿科病房。床位设置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患者的需要,安置的都是1.8米的成人床,非常人性化。每个独立的房间,一般都只安排一到两个病床,感觉不太局促。

19日孩子转到省人民医院住院以后,又复查了血,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超过240,000单位,比正常值上限高了800倍。(肌酸激酶是一个代表肌肉损伤的标志物)同时患儿的谷草转氨酶2439单位,比正常值高了40倍。谷丙转氨酶466单位,比正常值高了10倍。这两个酶学指标也分别代表肝脏或肌肉等脏器或组织的损伤。看到这些化验的数据,有点触目惊心。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杭州初二男生“青蛙跳”跳出横纹肌溶解症,激酶高出800倍

对于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来说,医生最担心的还是肾功能的损伤。所幸,患儿的肾功能还处在正常代偿的水平。还没有到需要做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的程度。

经过对症和支持治疗,住院6天以后,患儿腿部和腰部的疼痛已明显减轻。尿色已从茶水色转为接近正常,各项化验指标有所好转。一直到28日,住院第9天,患儿肌痛已完全消失,复查了血清肌酶等指标,也接近正常,决定给予出院。

为什么会发生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一种以肌肉坏死并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肌肉损伤的标志物一一肌酸激酶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并且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和肌红蛋白尿。该病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则为无症状的血清肌酶升高,重则出现与酶极度升高、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

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常见的原因通常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严重的创伤,如交通意外或地质灾难引起的挤压伤。

第二种是严重的肌肉劳累,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会引起横纹肌损伤。

第三种是化学品或药物的中毒。国内曾经有多次报道某些人因为吃了小龙虾导致了横纹肌溶解,推测可能是洗小龙虾时使用了一种化学物质(洗虾粉)导致横纹肌损伤。

这例患者从化验指标来看,横纹肌的损伤非常严重。患儿既没有创伤史,也没有吃小龙虾的病史。但发病之前有一个明确的“青蛙跳”体能训练。医生分析,青蛙跳这个下蹲起跳的动作,要反复用到大腿的股四头肌和腰部的肌肉,反复使用同一块(组)肌肉,会使肌肉过度的疲劳或发生能量代谢的障碍,导致了骨骼肌的损伤。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的事例,国内也曾有过多次报道。2016年贵阳晚报曾有报道:一多34岁的男性,跑了马拉松以后就发生了横纹肌溶解,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差点丢了性命,在ICU住院23天。

同样的运动量,为什么只有个别的人会发生横纹肌溶解?

在孩子所在的学校,作为老师设计的一种体能训练项目一一“青蛙跳”,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运动,为什么其他的孩子都没有事?只有这个孩子发生了横纹肌溶解,这又怎么解释呢?

的确,这里面就涉及到疾病发生的个体因素,不同的个体存在体质上的差异。运动只是一种发病诱因,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内在的因素。横纹肌溶解症通常也有好发的人群。多见于肌肉能量代谢异常的患者,如糖原分解、糖原的酵解或脂质代谢方面存在遗传性疾病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发病。至于这位患儿是否存在某种遗传代谢方面的疾病或缺陷,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儿科医生正试图通过基因方面的检测,来进一步查找病因。患儿已经抽血送检。基因检测分析报告大约需要3~4周才能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横纹肌   激酶   儿童医院   青蛙   正常值   浙江省   血清   杭州   病床   损伤   人民医院   肌肉   患者   男生   医生   发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