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疗法和治疗中的误区分析

糖尿病是由于即使热量过多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有的应用某些药物或者内分泌性的疾病。

引起血糖代谢紊乱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是糖尿病的表现。

另外有的服用激素或者内分泌科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也可以引起糖尿病,属于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中西医疗法和治疗中的误区分析

但由于多年以来在认识上的错误,形成了错误的治疗观点,以至于我们只能控制血糖,而无法治愈糖尿病,更不能减少或控制其并发症。


1、高血糖不等于糖尿病


多年以来,很多医生和病人都形成了一种错误观点,认为高血糖就是糖尿病,在高血糖和糖尿病之间划了等号。这是极其错误的。高血糖只不过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而不能代表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也同样不能以单纯的降血糖为目的,要明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再针对性的治疗。


2、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高血糖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明确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只是猜想由于基因变异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体产生了胰岛素抵抗,血糖利用下降,从而出现高血糖,高血糖只是糖尿病的结果,这一结果又会促进糖尿病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我们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大多数药物都无法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我们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大多数口服药物都是通过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类似于拔苗助长。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必然增加血中胰岛素的含量,或多或少促进糖的利用,能量储存就会增加,能量储存增加的后果是人体再次调动自我调节机制,合成并释放各种激素、细胞因子,限制能量的继续储存,结果使胰岛素的敏感性进一步下降,糖的转化、利用进一步减少,人体因此消瘦。血糖自然就会升高,血糖过高又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入另一个恶性循环,对糖尿病患不利。另外,促分泌药的使用还可能促进胰岛细胞的衰竭,胰岛素的分泌随之减少,病情无法控制。


4、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糖尿病中西医疗法和治疗中的误区分析

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利用血糖的能力下降,血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的能量来源,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否则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出现坏死、凋亡,不利于其功能的维持和发挥。


因此,我们目前之所以无法治愈糖尿病,就因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血糖上,只重视高血糖的毒副作用,而不重视胰岛素的毒副作用。撇开胰岛素,我们不可能治愈2型糖尿病,所以说不增加血中胰岛素含量的治疗方法才有可能是好方法。


2型糖尿病的治疗


1、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是最基本,也可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饥饿疗法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同时还可以降低血中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冠心病、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中以间歇性的饥饿疗法最可取。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非常不重视运动,一方面是因为有的人可能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运动,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自己在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错,可以不运动。这就等于一个肺炎病人用了退热药以后体温降低了就不去用抗菌素治疗肺炎一样,后果难于想象。


2、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的良好选择


通过准确的辨证用药,中药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防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血糖不超过8的病人,在运动和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单纯用中药就可以控制病情;对于血糖较高,不得不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同时服用中药既可以减轻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增强基疗效,对防止糖尿病病人肾脏、心脏及脑血管等器官的并发症有良好的作用。


但是糖尿病有哪些常见中药可以治疗呢?


糖尿病中西医疗法和治疗中的误区分析

津力达颗粒就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常见中成药,它由人参、黄精、麸炒苍术、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等诸多中药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通常的八周为一疗程,其用法用量是开水冲服。

一次1袋,一日3次。本品可用于用于II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其症见为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形体渐瘦,五心烦热,便秘等。

且具有健脾运津,益气养阴的功效。津力达颗粒配合西药一起服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服用西药。《新版指南》指出,津力达颗粒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重、改善症状。


在动物试验中,津力达颗粒能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家兔的血糖和血清甘油三脂,并能改善正常大鼠的葡萄糖耐量;

对链脲霉素合并高热量饲料喂养致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一定降低作用,使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所升高。因此服用津力达颗粒是有一定的降糖效果的,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糖尿病   胰岛   目的   胰腺   胰岛素   敏感性   中西医   血糖   颗粒   误区   疗法   症状   中药   病人   能量   人体   错误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