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七夕节”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人们俗称“情人节”!其含义是情人节和少女节,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格式精美小巧的工艺品,惹人喜爱。

其实,我认为这是对“七夕节”的一个误解。我国古时候的“七夕”是泛指,牛郎被嫂子赶出家门后,和老牛相依为命。老牛临终前把关于织女的秘密告诉牛郎,让牛郎寻找织女,当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妇后,又被王母娘娘拆散的故事。

七夕节,习俗起始于上古,可见它不仅仅是神话故事,更是与人们重要的生活息息相关:夫妻关系之生存。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应该称为夫妻节。因为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文化渊源主要建立在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无论什么样的婚姻制度下的男男女女都是为了生存而辛苦劳作。即使到了今天,每个家庭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尤其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方面,现在有很多家庭的丈夫在全国各地工作,甚至还有出国搞建设的。妻子带着孩子留守在家,夫妻两也存在一年一聚首的现象。

如果从象征意义上看,很多家庭夫妻的“精神”相会也是越来越少,于是,人们借着“七夕节”起了个善意的名称:情人节。就是希望夫妻关系至少每年一次像初恋那样的情人般的美好回忆。


话说“七夕节”

如果从文化层面来看,有的人认为“三月三”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而七夕节是“乞巧节”。一月一,古代叫元旦,现在叫春节。三月三,上巳节,也就是情人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乞巧节。九月九,重阳节。


话说“七夕节”

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是,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列瓜果酒脯于庭中乞巧”。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在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女人们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七夕是祈福许愿,祈求巧艺的节日。”所以,这很容易明白“祈求巧艺”与生存能力,家庭幸福有关系。


话说“七夕节”

神话故事中的“喜鹊”“王母娘娘”都是有“原型”和“情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呈现,但我没有看见比较系统性的挖掘和扬弃。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是在佛罗伊德精神分析学基础上,将最早的文化元素融入精神分析进行深度探讨,提出了“原型”说。所以,我有理由确认,“七夕节”就是当今社会的“夫妻节”,而牛郎织女是我们的“夫妻原型”,七夕节就是“夫妻节”,而非“情人节”。

何况,现代的社会大谈“情人”,已是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比如一个人有几个情人,几个人拥有一个情人等等。不过传统习俗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们要改变观念和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里有善良的愿望和美丽的憧憬。

中国七夕节虽然生成时间比西方情人节早得多,而且一直在民间流传,经久不衰,但在现代的年轻人中,七夕节不如西方情人节受宠。民俗专家表示,和洋节相比,七夕等传统节日在文化和内含上更有潜力可挖,如果将浪漫,温馨,娱乐等时尚元素植入传统节日,必将更加灿烂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牵牛织女   王母娘娘   神话故事   织女   牛郎   传统节日   老牛   情人节   原型   中国   夫妻关系   夫妻   情人   家庭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