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种子消毒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

一、晚稻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可杀灭附着在稻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细条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等病原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

方法:1、咪鲜胺消毒法:将谷种浸泡于25%咪鲜胺(使百克)药液12-24小时,浸后捞起即可进行催芽播种;

2、强氯精消毒法:或用清水预浸种子12小时,捞起滴干水后放入500倍强氯精药液浸种12小时,每隔3-4小时翻动一次,浸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进行催芽播种。

晚稻种子消毒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橙叶病分别由白背飞虱和叶蝉传播,重点抓好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安全保护,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和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压低传毒虫源基数,降低传毒风险,各地要注意做好防控工作,抓好几点关键防治技术措施:

1、做好拌种。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高渗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或噻嗪酮有效成分3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公斤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即可播种。

2、选好秧田,减少病毒病病虫源。秧田应选择远离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早稻田,避免二次感染,同时可避免早稻收获后带毒白背飞虱传毒为害。

3、推行防虫网育秧技术。水稻播种后用 20目以上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可有效地阻截带毒白背飞虱和叶蝉传播病害,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病虫为害,还可以避免三化螟等害虫为害,既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亦可有效保护田园的环境。

4、治虫防病。秧田期采用防虫网育秧或经拌种处理的,移栽前施“送嫁药”一次;没有药剂拌种处理的在一叶一心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药剂采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毒氟磷或病毒A。移栽后约7天即分蘖期施一次药,推荐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醚菊酯、噻虫嗪、呋虫胺、噻嗪酮等。

5、及时拔除病株。秧苗期和本田前期,发现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埋入泥中。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应及时翻耕改种。

注:请按操作说明使用农药,谨防农药中毒;勿乱丢弃农药瓶子(袋子),美丽乡村,清洁田园,人人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晚稻   水稻   早稻田   药剂拌种   病株   秧田   种子   本田   药液   病害   害虫   病虫   农药   田园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