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脏腑升降精解篇!(识升降便得中医核心)

三对脏腑升降精解篇!(识升降便得中医核心)

(一)第一对:脾胃是升降的轴心


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浊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叶氏之言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飱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膹胀”为胃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阳反作”之病。


(二)第二对:肝肺是升降的轮转


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痺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领。他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清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清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诸气墳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


(三)第三对:心肾是升降的根本


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生阴”肾本水脏而水中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下“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胜”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胜也,水气病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胜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眠、磁朱丸之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卧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无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清,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观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


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天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太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岳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病必由于水火之害”


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

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为什么我们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一看,你瓣膜闭锁不全,你有心律不整,你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他没有神。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没有神。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你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既然热的话,我们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温华氏98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


中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


肺好像天空一样,天上都是寒冷的嘛。把心当成引擎的话,肺就是水箱,肺如果只有呼吸,那就太简单了!你要有肺跟心脏有制衡的观念,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正常肺的功能,肺会让热往下走,练气的人让气往下走,丹田是小肠的募穴,让气就往下走。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所以中医是物理医学。爱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学大师,他一辈子没有上过太空。登陆月球是阿姆斯特朗,对不对?他的办公室很小,光用黑板、粉笔,就可以算出黑洞,从NASA收到的数据,就可证明爱因斯坦是对的。


中医就是物理医学,物理学非常注重,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他没有去过黑洞,就可以算出来。中医就是按照时间、速度、温度还有压力,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这就是中医,就是站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


小肠因为有这个热,食物才会消化。小肠那有那么聪明,竟然会消化食物。你把小肠拿出来,看它会不会消化食物,一但失去温度它就不会消化了。正常人是这样子。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物的水拿走。你吃猪大肠试试,大肠那么聪明会把食物的水拿走吗?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残渣才会排出来,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秫米   爱因斯坦   枳实   中医   脏腑   表里   小肠   脾胃   大肠   西医   水火   病理   阴阳   心脏   温度   食物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