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降压是伪科学吗?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无用……

#高血压如何降压#

高血压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不及时处理的话,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心、脑、肝脏等各个器官受损,因而降低血压刻不容缓。


血压不知何时就升上去了,但降下来却要费老鼻子劲,很多人可能需要一辈子服用降压药。而很多人担心吃多了药会有不良反应,因此运动这种经济、健康、简便的方式被很多高血压患者寄予厚望。


运动降压到底有效还是无效?


有人说自己坚持跑步很多年,血压从140/90降至115/76,也有人说自己坚持锻炼,血压依然没什么变化。


运动降压是伪科学吗?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无用……

运动降压是伪科学吗?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无用……


其实,运动是人类对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次运动之后,人体血压水平可在一定时间内下降,并能保持22小时之久。不过,要想获得理想的效应,了解相关的奥秘,掌握必要的技巧大有必要。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宋贺主任指出,运动降压的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①运动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量,或使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 


②运动可提升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以及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③运动能锻炼全身肌肉,促使肌肉纤维增粗,血管口径增大,管壁弹性增强,心、脑等器官的侧枝循环开放,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压下降。


④运动能增加体内某些有益的化学物质浓度,如内啡肽、五羟色胺等,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等有升压作用的物质水平,使血压下降。


紧张或情绪激动是高血压病的一大诱因,运动可稳定情绪,舒畅心情,使紧张、焦虑和激动的情绪得以缓解,有利于血压稳定。



是否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适合运动降压呢?


不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运动后无法降压的原因之一。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宋贺主任介绍,运动降压一般只对于临界高血压、一、二期高血压以及病情较为稳定的三期高血压患者有用。


对于严重高血压且不稳定的三期高血压患者来说,通过运动来降低血压的效率低。


有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因为运动而产生较大波动,严重可能引起心绞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这类患者就不适合采用运动降压的方法。


做什么运动可降压?


运动可以辅助降压这是确定无疑的,此时很多高血压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有助降压?每天需要多大的运动量?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1、运动强度:

运动降压建议中等强度的运动,那么什么是中等强度的运动?


确定运动强度的较为简单方法是用靶心率表示,靶心率=170-年龄(岁)。170适用于年龄偏大或有心脏病史、体质弱,反之则用180。


举个例子,年龄70岁的Ⅰ级高血压患者,安全靶心率=170-70=100,参加运动时的心率不要超过100次/分钟。


如果您觉得计算太麻烦,也可以自己感受下,中等强度运动是运动时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自我感觉有点累,可以与人交谈但是不能唱歌。


2、运动频率:

运动降压贵在坚持。要有适量的运动频率,至少保证每周3次的运动。


3、运动时长:

建议每次30~60分钟。


4、运动时间:

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建议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5、运动方式:

有三类运动是医生比较推荐给高血压病患的:散步、慢跑、太极拳或八段锦。

运动降压是伪科学吗?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无用……


在运动过程中,有以下事项要注意:


1、运动过程中不要急停急起。

突然一下子起身,这个动作非常危险,它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导致头晕摔跤等意外发生。当进行头部运动时一定要缓慢,患有颈椎病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2、运动时要放松身体,不要突然用力,不要做憋气动作。


3、在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时或者刚进行运动时,不要做弯腰低头的动作。

为了安全起见,高血压病人的头部位置不宜低于心脏水平。禁止用力往上抬头或用力低头,高血压同时伴有颈椎毛病的患者,往往会发生头晕。


4、运动结束后,要及时擦干汗水,并且补充水分,不要喝凉水,建议喝温开水。


运动可以代替降压药吗?


不可以。


对于高血压来说,首先要靠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不升高,其次所有其它途径都是辅助降压。


辅助降压的手段也很重要,我们可能通过运动、饮食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平稳血压(保持血压的平稳非常重要的,忽高忽低波动越大的血压越危险,越容易出现问题),并逐渐降低血压,最后在医生的检查指导下可能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量或依赖。


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擅自停降压药,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羟色胺   儿茶酚胺   靶心   降压药   脂蛋白   伪科学   高血压   敏感性   头晕   高血压患者   强度   血压   用力   有用   情绪   水平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