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干货总结》经方类方太多不会用?收藏,常用经方方证小结

01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4、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

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

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

无汗而困倦乏力。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02桂枝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0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更有甚者癫狂或者惊狂。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胸闷感,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或见痰浊证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白厚或者腻,脉浮滑。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 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04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脉虚弱。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05小青龙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心下痞满,痰多稀白明显。

2、主要症状(寒证+水饮证):(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色白,下利;(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水肿。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浮弦或者沉弦,或者滑。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06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渴而口燥烦,欲饮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入则吐(水逆);(2)吐涎沫而癫痫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晕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咳喘,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无所苦,或者上吐下泻。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浮,或沉弦,或滑。


【药物组成】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煎服方法】 上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多饮暧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07防己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肢体肿重或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而清。更有甚者腰以下当肿及阴,四肢难以屈伸。必兼有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08当归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腹中诸疾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眩晕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不荣,或者少气乏力,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藭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泽泻半斤 白朮四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09炙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心悸;(2)咯吐涎沫,量多。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小便清(也有小便黄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或者青白,无三阴证。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或者兼有结代。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 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0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质长丢失耗尽者;(2)神志病证:心烦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3)汗出异常证:盗汗、自汗、半身出汗。

(注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

2、主要症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浮大弱或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1小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脉浮细而嗜卧者;(2)身热恶风,颈项强,手足温而渴;(3)腹中急痛;(4)热入血室;(5)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6)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小便清者;(7)呕而发热者;(8)发热,脉不浮不沉者;(9)诸黄,腹痛而呕者;(10)大便坚,呕不能食;(12)四肢苦烦热,头痛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2柴胡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或者心腹卒中痛者;或者治疗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桂枝汤证):(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2)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柴胡桂枝汤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3大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或者兼有腹满腹痛,或者兼有呕不止。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14四逆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可伴随症状:或者腹中痛,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15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心烦,胸胁满微结;或者四肢不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太阴证+少阳证):(1)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心悸,或者气上冲感。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暗红,舌苔白厚腻,脉沉弦。

柴胡桂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6生姜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生姜泻心汤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7桂枝茯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或者动悸。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者精神不安,烦躁,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涩。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18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骨节疼痛,或者麻木不仁,手足逆冷,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兼有腹满胁鸣。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2)小便不利,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脉浮虚而涩。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转自网络 乐山有大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脉象   舌苔   桂枝   柴胡   干货   芍药   牡蛎   龙骨   风寒   甘草   生姜   小结   烦躁   症状   特征   常用   主要症状   收藏   标准   方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