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红楼梦》是部群像图。到底写了多少人,你清楚吗?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民国初年,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统计出: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如此庞杂的关系网,如此多冗的人物图,每一个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曹公心中自有大丘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贾府从兴盛到衰败,不是大厦轰然倾颓,而是从内到外,慢慢被蛀空的。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总有人看得见,总有人说出来,也总有人懵懂无知成了炮灰。他们或清醒,或明白,似有意,若无意,但无论愿不愿意,都是吹响了号角、敲响了警钟的人。

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焦大,这个被鲁迅先生称为贾府“屈原”的人,耿直到无情,愚忠到心痛。焦大出现在书中第七回,此时,从外表看去贾府还如同往日一般,就如贾雨村所见所言:

“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

不知底里的,谁也不知道:

“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焦大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说出了惊人之语。


太多人解读过精彩的“焦大醉骂”。有的人关注的是“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有的人关注的是“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还有的人特别想知道贾府还有什么是焦大知道而我们读者不知道的。焦大在贾府其实是个特殊的存在。书中借尤氏之口,介绍了焦大的背景。

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贾府并不苛责下人的,年长的奴才比年轻的主子还要受尊重有体面的。按说,如此劳苦功高的老家人理应给其养老,颐养天年才对,但是为什么焦大就落得个大半夜要去送客人的苦差事呢?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其言语不妥,过于耿直了。从他自己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是居功自傲,心里不平衡的。也确实,焦大太爷是有功劳在身上的,说他是贾府的恩人也并不为过的。但是,一个人如果酗酒狂妄,总躺在功劳簿上的话,天长日久,未免会让周遭人等看不过去。


随着岁月静好,贾府繁荣,兵戎相见的日子渐行渐远,焦大的军功也渐渐被人淡忘了。和太平盛世时的小辈们再议“想当年”就愈发招人不待见了。但老家人就是老家人,知道的事情也多,懂得的也多。可他忘了自己的身份,做下人的,说话是要知分寸的。


看破不说破,相机而行,斟酌用词,懂得话术才能在这样的公侯之家确保无虞的。在这点上,焦大的做法是个反例,情商为负。气急败坏了,图痛快、说狠话,什么都说出来了,不顾家族的体面。这对一个下人来讲,是最大的犯忌。


哭天抢地地“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骂自己现在的主子们是“畜生”,我只能说,这种做法很不高明。他在府内的境况不好,也是有自己的问题的。有人说焦大是宁府最清醒的人,我觉得不尽然,酒壮怂人胆,他倒是一个最莽撞的人。


但我们也要感谢这次莽撞,它掀开了贾府外面华美袍子的一角,让我们在第七回就窥探到了内里的肮脏与龌龊。他是第一个敲了贾府丧钟的人。

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在前八十回中,焦大就出现在了这么一次,被塞了满嘴马粪的老人也着实让人心酸和同情。在后八十回中,焦大出现了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依然是哭喊着出现的。

焦大见问,便号天跺地的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作冤家!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吗?今儿弄到这个田地,珍大爷蓉哥儿都叫什么王爷拿了去了,里头女主儿们都被什么府里衙役抢的披头散发,圈在一处空房里,那些不成材料的狗男女都象猪狗似的拦起来了。所有的都抄出来搁着,木器钉的破烂,磁器打的粉碎。他们还要把我拴起来!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有倒叫人捆起来的!我说我是西府里的,就跑出来。那些人不依,押到这里,不想这里也是这么着。我如今也不要命了,和那些人拚了罢!”说着撞头。众衙役见他年老,又是两王吩咐,不敢发狠。便说:“你老人家安静些儿罢。这是奉旨的事,你先歇歇听信儿。”

后八十回的情节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逻辑混乱,文字也不好看,但是这一段焦大的话语倒是很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的。八九十岁的人了,一辈子在贾府,愚忠到让人心痛。“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而焦大就是那个“眼见者”吧。他早就敲了贾府的丧钟,但听见的人也只是掩耳盗铃,老人家只能难过,悲哀啊。


除了心里明白却又无能为力的焦大,大观园中还有一个人,无意中,也做了一回敲钟人。她就是贾母身边的粗使丫头傻大姐。

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王夫人查抄大观园的事件被称为是贾府最终被抄家的预演,也被探春称为是“自杀自灭”的行为。而这次事件的缘起是因为傻大姐在园内掏促织,在山石背后捡了一个绣春囊,从此牵扯出来的。


傻大姐在绣春囊和抄检大观园事件中仅仅只是个导火索似的人物,但我时常在想,为什么这个事件会发生在这个傻姑娘身上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傻大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书中第七十三回的前半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他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因喜欢他爽利便捷,又喜他出言可以发笑,便起名为“呆大姐”,常闷来便引他取笑一回,毫无避忌,因此又叫他作“痴丫头”。他纵有失礼之处,见贾母喜欢他,众人也就不去苛责。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若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内来顽耍。

有没有发现,会干活,出言使人发笑,这是傻大姐最突出的特点。什么样的人会使人发笑?我觉得,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心思机敏,口舌如簧之人,比如凤姐;另一种是心性愚顽,言行无状之人,比如傻大姐。前者的发笑是精心迎合的,修饰过的,走心的;后者的发笑是自然流露的,不加修饰的,无心的。和前者打交道,要堤防着;和后者接触,则会是松弛的。


傻大姐不是真的傻瓜,她更像是我们现在说的“天然萌”“自然呆”,心思比较单纯,这样的人对人情世故、两性关系,自然也体悟甚少。换句话说,这个绣春囊,也只有傻大姐捡到才会引出后文的好戏。试想,如果是鸳鸯、袭人、平儿、小红……园子里任何一个丫头捡到这样的东西,都不会大喇喇地傻笑着,还给邢夫人看。


所以,傻大姐是个为了书中情节,特意设定出来的线索人物。她的出现并不让人觉得突兀,那是曹公笔法高明。人物和事情都要合情合理,方不突兀。

焦大与傻大姐:是谁敲响了丧钟

无论是心里明白的焦大,还是啥也不懂的傻大姐,这两个人完全没有交集,又是完全不同的人,却都是敲响了贾府丧钟的人。一个故意去用力撞,一个无意中敲得也很响。借用海明威的一句话吧: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丧钟   大观园   愚顽   小叔子   爽利   愚忠   红楼梦   衙役   粗活   太爷   主子   下人   体面   丫头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