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用药:无需再"以身试药"将成群众福音

如果你平常会浏览微信、微博、淘宝等平台,那么你或许会发现页面广告经常会投你所好,比如淘宝的"猜你喜欢"、抖音的"个性推荐"等,这些内容向我们告示着一个趋势,即"精准广告投放",它能有效地保证广告给到了有相关需求的人群身边,而"精准用药"的概念也与此共通。人们在过去的循证医学时期经常会有"用药无效"、甚至产生反作用的情况,即便医生通过临床病症供药,受限于未知的基因差异性,仍旧会导致严重的无效、过敏、致命的恶性反应,"以身试药"成了患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然而,现代医疗科技给了群众一个新兴的福音——精准用药

精准用药:无需再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精准医疗的概念便开始萌芽。20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提出"精准医疗计划",随着NGS(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基因编辑、DNA捕获、生物信息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精准医疗也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精准用药也成为了疾病诊断方面的一大重要角色。

精准用药:无需再

图为病理学中的NGS成像,源illumina.com.

精准用药,是一种围绕基因分析开展的针对患者本人的定制用药优化管理方法。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临床治疗中的普遍现象,精准用药的目标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节约医疗成本,通过基因检测的手段,专家团队可分析出患者对各种常见药物成分的耐受情况,从而最大限度规避患者因药致病的风险,最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精准用药:无需再

图为2018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现场.

在2018年于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新加坡卫生部首席科学家陈祝全博士(Dr. Tan Chorh Chuan)在精准医疗主题讨论环节,披露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当前"无效治疗"比例仍居高不下,甚至全球畅销药物每成功治疗1名患者,对应的就是3-24名患者没有明显疗效。

普惠众康联合贝瑞基因研究方表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住院患者可达10%-20%,住院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者达0.24%-2.9%,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达总住院人数的5%。同时,在儿童用药方面,2016年的《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也明确指出,用药不当导致中国全年超过3万名儿童耳聋、7千名儿童死亡。用药不当、用药无效等现实严峻程度不容小觑,这也时刻警醒着我们精准用药需要落实到大大小小的城市与地区,让"以身试药"不必发生。

精准用药:无需再

通过CircleDNA基因的精准用药检测,可以获取到用药指南的103项检测报告,其中根据个人的基因型精准推荐药物,致力于提高药物治疗效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人们可以基于检测分析,去了解自己在药物使用方面的风险,获得每一种检测药物的剂量与选择建议,并了解基因检测结果背后的科学知识,给自己的身体一份科学安全的个性化精准用药指南。

现代科技仍在持续不断地钻研与进步,如今人们已可以不再"以身试药",而是开始用科学技术"量体裁药",真正做到科学、有效与安全。在基因检测精准用药的护盾下,提前阅读自己的身体指南;"一人一药一量",是迈向未雨绸缪的第一步,今后用药,将不再迷茫恐慌,不再事倍功半。

更多健康相关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普惠众康,也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移步到官网具体了解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试药   巴马   精准   淘宝   福音   疗效   基因   药物   患者   群众   概念   药品   风险   儿童   医疗   指南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