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巩某,女,29岁,超市营业员 ,石家庄市东简良人。

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黏液血便6个月。

诊其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滑。

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此乃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肠腑之休息痢,治当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故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加减,使脾胃运化正常,湿热自除,诸症自消。

本案其病位虽在大肠,然皆因脾胃虚弱,内生湿热,蕴结于肠腑而成,故脾胃肠兼顾,收效显著。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黏液血便6个月。

6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排解黏液血便,呈间断性发作。7月份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输液治疗,症状有所好转。

近段时间因食用辛辣之物,病情又有反复,遂来诊治。

初诊(4月16日):

证见发作性腹痛、粘液血便,伴有乏力。察其左下腹压痛,纳可,寐安。诊其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滑。检阅实验室报告:便常规加镜检粘液血便,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此乃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肠腑之休息痢。治当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拟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加减治之。

处方:

当归9g,炒白芍20g,党参12 g,炒白术10 g,仙鹤草15 g,白头翁30g,败酱草20 g,黄连6g,白及12g,木香6 g,焦槟榔15g,枳实12g,川朴12g,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4月23日):

服药后患者腹痛减轻,粘液血便次数减少,体力有所增加。察其纳可,寐安。诊其舌暗红,苔黄略腻,脉弦细滑,此乃湿热瘀毒之势略减,当继续服用上方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14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5月8日):

患者偶有腹痛、粘液便。察其纳可,寐安。诊其舌暗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细滑。此乃湿热瘀毒之势大减,当乘势治之,继续服用上方。

15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5月23日):

患者诸症消失。察其纳可,寐安。诊其舌略暗,苔薄白,脉略弦。便常规加镜检未见异常。此乃脾胃健运,湿热瘀毒之势几尽。继续服用上方,除寇务尽。30剂,日1剂,水煎服。

五诊(6月23日):

经巩固治疗1个月,患者诸症无有反复。察其纳可,寐安,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复查结肠镜未见异常。此疾病得愈也。

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中医学无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名,从临床表现看,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便血”、“休息痢”等范畴。

本案反复发作性腹痛、黏液血便,当为休息痢,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关系密切。

多因外受湿热之邪,内伤饮食,或情志失调致脾胃虚弱,内生湿热,蕴结肠腑,久而化热,瘀毒内生,灼伤肠络而成。

本病脾胃虚弱是本,湿热瘀毒是标。治当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方中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除湿;白头翁、败酱草、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仙鹤草、白及消肿生肌,收敛止血,且仙鹤草尚有调补气血,强壮之功;

当归、炒白芍养血和血,缓急止痛;

木香、焦槟榔、枳实、川朴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使脾胃运化正常,湿热自除,诸症自消。

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撰文:郭喜军 河北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溃疡性   败酱草   结肠炎   仙鹤草   乙状结肠   枳实   白头翁   白芍   黏液   粘液   脾胃   暗红   湿热   中医药   虚弱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