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下,痴呆,有种污名化的色彩,很多老人或家属都比较避讳“痴呆”的诊断。即使觉得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也不愿相信,逃避去医院。为了避免这种刻板的印象,一些专家或医师将痴呆改名为失智症、认知障碍、认知症等。但不改变心态与固有印象,仅仅改名的作用并不大。

舅舅带着外婆去医院看病,进门就对医生说:“我妈已经80多岁了,记性差点也很正常吧。”

医生看了眼舅舅,询问他为何带母亲来医院就诊。他说:“我妈近日经常情绪激动,总说自己的东西被偷了,搞得家里鸡犬不宁,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情绪又容易波动。”

医生问了外婆一些日常问题,外婆都不能回答。于是,医生又给老人看了钟、书、表三样东西,让她记住,可过了3分钟后,她竟然一个都想不起来。

经过认知症筛查评分后,外婆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虽然,外婆具有一定语言能力,但由于大脑功能严重受损,会忘记物品放在哪里了,会认为被别人偷走了,别人解释过后又忘记了,还是会继续怀疑。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其实,大部分人认为认知障碍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衰老的正常现象,由于我们对这种疾病缺乏认识,导致老人在发病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我们还总是觉得老人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还这么健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5%-7.2%,患者总数预计1600万,其中阿尔兹海默症占60%。阿尔茨海默症是严重认知障碍,也称为痴呆症,一旦发病,会对老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增加家庭的照料、经济负担,影响家庭幸福,也会增加看护的负担。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现代医学证明,认知症不能根治,但通过早期发现、干预,可以有效延缓发病,同时,正确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防止疾病恶化。家里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我们可以这么做:

1.无门设计,并在家中的活动轨迹采取环形

老人围绕桌子转圈,边走边哭,嘴里念叨着:“你让我出去,让我回家。”老人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总是看到门,就往外跑,已经走丢了好几次。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女儿很无奈,只能等着老人自己平复心情。

通常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极度不安,唯一的念头就是离开这里,去那个记忆深处最具安全感的地方。因此,老人走丢事件也频频发生。其实,家人可以根据老人日常生活轨迹,把活动区域和老人的卧室设计成环形区域,并在大门的位置设计无门壁画之类,可以有效地减少老人频频出门的现象。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2.卫生间镜子遮挡

前段时间,这样一条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老奶奶推着助行车,在一面玻璃镜子中彷徨好久,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不停地叨咕着:“你走呀?你看你这人,我让你走,你又不走,我要走你又不让。”

由于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常常意识不清,甚至不认得自己的容貌,为了避免在镜子中看到“有恶意的陌生人”而引起情绪波动甚至狂躁的现象,卫生间的镜子最好采取不安装或者是遮挡覆盖。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3.马桶盖做显眼标记

随着辨识能力的减弱,老人会出现找不到马桶的位置,所以在马桶盖上,家人要多费点心思,采取显眼颜色,便于老人寻找。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4.怀旧疗法

通常,患有认知症老人对近期的记忆减退,但是对以往的记忆印象深刻。家人可以对老人的房间进行怀旧布置,尽量用些老人以往经常用的老物件,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慢慢平复心情,找回记忆。

对于认知症,我们的认识太缺乏!这四点干预措施,家人们要早知道

认知症的照护是一段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现阶段仍然以家庭照护模式为主。作为家人,也许你会遇到不合常理、不可理喻的行为和思想,请稍稍稳住情绪,不要大声呵斥,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制造问题和麻烦,而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思想和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认知   家人   环形   遮挡   痴呆   外婆   镜子   障碍   情绪   印象   老人   现象   措施   疾病   记忆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