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同道否?


孔孟同道否?

(孔子像)


孔孟同道否?

(孟子像)

提起儒家,人们历来是将孔子和孟子视为一体的,“孔孟之道”嘛。可《论语》和《孟子》,我都各自读了不下三遍,却无论如何也没弄清为何孟轲能够坐稳了“亚圣”的宝座陪着孔老夫子先生在文庙里大啃猪头肉。因为先不必说别的,就说做人的气节罢,两人相差就不知有多远。即以如何看待君主为例,《孟子》里有不少这样的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万章》……
诸如此类。本来历代的皇上们是把孔孟当成保住江山的杀手锏的,可孟轲偏偏要将“君为轻”,甚至如果君有大过而不听谏,“则易位”,这还了得?至于“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就更属大逆不道了。难怪流氓皇帝朱元璋“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诸有谏者以大不敬论。”意思就是要把孟老头从文庙里赶出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孔子与孟子相比,恐怕就有天壤之别了。且看:

“君在,踧踖也。”(国君在场,便显得慕敬而心中不安)。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申门,引不履阈(门坎)。过位(国君的坐位),色勃如也(脸色庄重),足 如也(快步走),其言似不足者。摄齐(提起衣服)升堂,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放松)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快步走),翼如也。复其位, 躇如也。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生肉)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
试想,一个见了国君连大气不敢喘、惴惴不安的人;君主吃饭,他先尝一尝,生怕饭菜有毒;一听国君召见,不等驾好马车便先步行而去;甚至主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可以与高叫“君为轻”的人视为同道么?再说了,一个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一个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学生问种田的事,便斥之为“朽木不可雕”,甚至破口大骂“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二者可引以为同志吗?
自然,历史学家可以找出许多孔孟同源并进而成为“同道”的理由,但我总以为,这是有一点误会在里边的。因为我以为看一个人,先不管它的高头讲章如何,做人的骨气,才是第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同道   国君   高头讲章   孟子   寇仇   儒家   亚圣   犬马   论语   孔子   朽木不可雕   草芥   大过   君主   快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