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患乙状结肠癌的他II度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4年后…

李河(化名)是一名63岁的肠癌患者。

因为生活中突然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便血,且大便次数增多,每天都要4-5次,但并不腹痛。在老伴的催促下,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十天后,在某肿瘤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乙状结肠浸润性腺癌,中分化。术后又做了“草酸铂+替加氟+亚叶酸钙”化疗方案6周期。

但在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出现了II度消化道反应及手足综合症,每天都很痛苦,家属遂寻求中医治疗,想要减轻化疗中的痛苦副作用。

4年前,患乙状结肠癌的他II度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4年后…

初诊:11月2日

患者初诊时,自述下腹部隐隐作痛,乏力,食欲很差,每天都不想吃饭,稍微吃一点就觉得肚胀,大便粘腻不爽。手足麻木。舌淡暗,苔白腻,脉滑。

辩证:脾胃虚弱,湿浊内阻。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解毒。

辨治要点:大肠癌病机特点在于脾虚湿重,故治疗健脾化湿应贯穿始终。

二诊:12月8日

第二次面诊已经是服用中药一个月后,患者自述现在腹胀情况比一个月前有明显好转,食欲也很好,面色红润,有笑意,但仍手足麻木,偶尔有胃部不适,大便顺畅。舌淡暗苔白,脉濡。

辩证:脾肾不足,血虚络阻

治法:健脾补肾,养血通络

辨治要点:手足综合症是部分细胞毒性药物在治疗中的较常见副反应,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却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无法进行化疗,影响疗效。

4年前,患乙状结肠癌的他II度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4年后…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乏养,同时,化疗又容易导致络脉受损,络虚受风,是手足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所以,手足综合症的治疗应健脾补肾,养血通络,使得脾肾得健,络脉通畅,四肢末得到濡养,麻木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

另外,对于手足综合症,还可配合中医外治法(桑桂枝各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生首乌15克,白蒺藜15克,木瓜15克,红花10克,生黄芪30克。水煎外用,用温水泡洗手足,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临床有很好的疗效。

三诊:三年后的9月2日

患者近四年来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期间远程调方。第三次面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人的精神气和最开始面诊时潺潺弱弱的样子判若两人,经过几年的调养,手足麻木基本消失,其它不适症状消失,偶尔有胃部不适,定期复查胸腹部C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舌淡苔薄白,脉濡。

辩证:脾肾亏虚。

治法:益气健脾滋肾。

辨治要点:患者平时就脾肾亏虚,再加上疾病旷日持久,肿瘤的日渐消耗,再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脏腑功能减弱,正气减弱,更加脾肾亏虚。目前病情相对稳定,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故治疗以补养先后天之本为重点。

患者在此后的中药治疗中沿用益气健脾滋肾之大法至今。症状上有明显缓解。尤其是在食欲差、腹胀、大便不调、易疲乏等方面改善明显。

4年前,患乙状结肠癌的他II度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4年后…

关于大肠癌的简单介绍

大肠癌是结肠癌与直肠癌的总称,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居内脏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年发病率高达(35~50)/10万人;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约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六位。

本病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但21~40岁的中青年患者中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大约40%。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其男女发病比例为2∶1。好发部位为直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向上则发病率逐段减少,到盲肠处又逐渐增多。

基本病理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溃疡型与浸润型。组织学分型为脾癌、粘液癌、未分化癌和鳞状上皮细胞癌,其中以腺癌最多,约占80%。

常见症状以排便习惯改变以及腹部肿块、腹胀、腹痛、脓血便为特征。

钡灌肠X线摄片、纤维结肠镜检与病理组织活检是本病确诊与分型的最主要依据。

4年前,患乙状结肠癌的他II度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4年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乙状结肠   手足   麻木   肿块   腺癌   恶性肿瘤   消化道   发病率   综合症   病理   大便   食欲   不适   症状   患者   年后   年前   常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