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在许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实中医急救的历史源远流长。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所述的病种,不少是急症重症,甚至是危重病;葛洪的《肘后救急方》也是救急的代表作之一。而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痉挛以及部分血症,见效快,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显著效果。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针灸直接作用于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外联皮毛肢节,内系五脏六腑,可以达到针到病轻的效果。


《黄帝内经》里提到针灸的疗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古人把针刺之后的疗效比若是风来吹云一样神速。


针灸救急的穴位,具有特效、速效、针对性强、显露方便的特点,针灸急救的器具,具有能随身携带,便于应急,不受地点条件限制的优越性。特别是针灸医学中的指针疗法,(用手指尖作用于腧穴实施治疗),在急救医学中更胜一筹。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近十年用下列针灸方法抢救晕厥、虚脱、癫痫、昏迷、休克、心跳骤停、小儿惊厥等症,效果很好,兹分述如下:


一、晕厥


本病发作时虽有自主清醒之可能,但也不乏治疗失时,一厥不振者。若在晕厥之时,恰遇悬崖、深涧等危险境地,则更有生命危险。


针灸治疗本病,作用有二:1.急救复苏。2.调整血管神经运动,控制发作次数。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人中、百会、少商穴。


治法:先使病人处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提插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二、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


取足三里、内关、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关元、均用艾灸(如无艾卷则以烟卷代之),行回旋温灸,以汗收、肢温、脉起为度。吞咽反射完好时,可同时给予热饮。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三、癫痫


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本病治疗以解痉醒脑为急务。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下关、百会、太冲、涌泉。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类塞入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肌痉挛咬破舌头。随即针刺合谷(双)、下关,强捻转刺激,可视情况留针片刻。后继续针刺百会、太冲、涌泉三穴,每穴可持续捻转1~2分钟,不留针。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四、休克


治疗休克,除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外,针灸可改善症状,故宜积极配合治疗。一部分休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单用针灸治疗也可收到良效。


取穴及治法:


取穴:人中、涌泉、足三里;耳穴:肾上腺、皮质下。


针法:强刺激人中、涌泉二穴,留针30~60分钟,并间歇运针。半小时左右加针足三里穴,平补平泻,并留针30分钟。后再加针耳穴肾上腺、皮质下。同时配合其它抢救休克措施,可提高疗效。特别是在静脉点滴升压药血压回升后,用上述方法针灸,可维持血压,改善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昏迷


昏迷可发生于各种疾病的重危阶段(如脑血管意外、中毒等),临床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针灸可醒脑开窍,减轻昏迷程度,故可作为一项常规抢救措施。


取穴及治法:


取素髎、合谷、十宣、丰隆、手足十二井穴。


先取十宣或手足十二井穴,用三棱针速刺放血。后用毫针刺素髎、合谷穴,行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痰多加丰隆,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必要时可酌情延长留针时间并间歇运针。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六、心跳骤停


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多发。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区拳击,以利心跳复苏。如未复跳者可再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较微弱,且易再行停搏。针灸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心律,故可酌情采用。


取穴:内关、哑门。


针内关穴针尖向上,平补平泻,结合弩法。


哑门穴针刺八分深,平补平泻。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七、小儿惊厥


救治本病,可用指针法。(用指尖,不要用甲尖),取合谷、太冲、昆仑、印堂穴。


四穴轮翻掐揉,直至抽搐停止,并速治原发病。发热惊厥兼用冷敷法,无热惊厥作病因治疗。




针灸与急救


针灸起效快,效果确切。古今记载的急救腧穴及两个以上穴位组成的急救穴组很多,兹结合临床病例简述于下。


单穴急救应用


人中、涌泉具有抗昏迷、惊厥作用。十宣、十二井、大椎、风府、哑门、长强、百会、关元、足三里、印堂、内关均属抢救危急症的主要穴位。


如人中穴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兴奋促醒和镇静止惊双相调节功能,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昏迷、休克、高热惊厥、中暑等。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例1


患儿男性,4岁,高热惊厥1小时,急刺人中,深3分,悬捻2分钟,抽动渐止。


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经穴,通常以治胃肠道疾患为主。能促进骨髓红细胞再造系统,提高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具有降压、升压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常用于休克之抢救。


例2


魏姓患者,男,23岁,菜农。因呕吐、腹痛腹泻16小时,休克4小时。经扩容,调节电解质,抗炎抗休克等措施,呕吐、腹泻减轻,然血压一直不稳定,每停升压药舒张压则迅速降至5.33kPa以下。予刺足三里(双),得气行针30秒,温针灸三壮,留针30分钟,血压稳定在10.7~12.0/5.33~6.67kPa。


穴组急救应用


危急重症,病情复杂,往往非单穴可以鼎力。常须与其他要穴协同进取。


如素髎、内关、关元穴。素髎穴调节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呼吸,循环中枢,常用于呼吸循环衰竭之抢救。内关,关元对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稳定血压有良好作用。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例3


吴姓患者,男,15岁,学生。头痛发热三天,抽搐昏迷8小时。诊断为脑脊髓膜炎。经常规扩容、抗痉、兴奋呼吸中枢,症状不减。紫绀且有DIC趋向。予急刺素髎、内关,得气留针、双艾条灸关元。1小时后呼吸平稳,紫绀好转,瞳孔从针尖大小达2mm,对光反射正常,病情稳定。


合谷、太冲穴。对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消痛等作用。


例4


张姓患者,男,24岁,工人。原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未遵医嘱而行旅行结婚,婚后病情加重,出现肝昏迷并抽搐不止。予刺合谷、太冲穴,得气行针,刺激由强到弱,持续3分钟后抽搐渐止,留针1小时,止痉达6小时,后又抽搐,针上穴仍有效。


危急重症辨证施针


针灸主要通过人体自我调控系统,起效快,又极少副作用和耐抗性,对于危急重症,结合中医辨证,抓住证治关键。急救腧穴与调整脏腑功能用穴结合起来,以救危厄于即刻。


例5


汤姓患者,男,37岁,农民。右侧肢瘫6天,腹胀腹痛2天。住院做脑脊液检查,肉眼见血性脑脊液。放射摄片示小肠中等度积气,轻度扩张。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肠梗阻,急性肾衰。给予输液,酸碱平衡,抗菌,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腹痛腹胀反而加重,有反跳痛,胃肠减压见咖啡样胃内容物,患者呈半昏迷状态。中医诊断证系阴竭热蕴肠结,三焦气化失司,小肠泌别无能,清灵(脑)受遏而不障。治予通泄肠道,清热固阴,利气泄毒。方穴以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天枢、大肠俞、太溪。留针30分钟,次日转危为安。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建议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针灸   下关   哑门   太冲   涌泉   穴位   针刺   休克   危急   人中   血压   患者   中医   作用   小时   建议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