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可以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损伤

【文献解读】

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而危险的心脏状态,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受损。心肌梗塞后尽管冠状动脉血流迅速恢复,但无法确保心肌或微循环水平血流正常化。临床上,高达56.9%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正常,但有一些微循环灌注不足的迹象,被认为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除了恢复血流外,减少微血管损伤也是心肌梗塞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目标。所以开发减少冠状动脉微血管损伤和最终梗死面积的有效策略很有必要。

NAD+可以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损伤

(注:图片摘自网络)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微血管损伤的机制多种多样并且相互作用的,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肿胀、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炎症细胞粘附、内皮屏障破坏以及局部水肿引起的毛细血管外压迫。其中,CMECs死亡在所有这些机制中都是决定性的。自噬通量是降解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以确保细胞稳态和存活的过程,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死亡的关键机制。。研究表明,溶酶体自噬在内皮细胞的命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开发可确保溶酶体自噬最佳调控的替代药物,可能为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内皮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NAD+可以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损伤

(注:图片摘自网络)

NAD+已被证明通过促进溶酶体自噬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和癌细胞死亡。另一方面,NAD+可以通过模仿人心脏的缺血预处理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刺激糖酵解,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降低小鼠或大鼠心肌凋亡。那么NAD+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溶酶体自噬来减轻微血管损伤呢?

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的微血管密度和完整性显著降低,而NAD+输注可增强微血管密度和完整性,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脏的无回流区域和梗塞面积(下图)。进一步实验,从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分离得到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用缺氧/复氧处理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发现NAD +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缺氧/复氧损伤后CMECs 的存活率。这种保护作用与NAD+介导的溶酶体自噬通量的恢复至少部分有关。

NAD+可以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损伤

微血管灌注情况(注:图片摘自该文献)

【文献总结】

微血管损伤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病理变化,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AD+给药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血管损伤,包括保持微血管密度和完整性、减少无回流区域和梗塞面积、挽救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这些结果表明NAD+是针对冠状微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潜力的疗法靶标。

【解读作者介绍】

迟永洲,中国海洋大学药学在读博士,生药学专业,主攻海洋糖类生物学活性研究与药物开发方向。硕博期间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科研项目5项。

【文献节选】

NAD+可以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微血管   损伤   溶酶体   通量   心脏   内皮   冠状动脉   微循环   心肌梗塞   心肌   密度   完整性   文献   大鼠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