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是官服图案

刘悦

干伤天害理的事,在民间会被形容“禽兽不如”的东西。

“禽兽”一词来源于官府朝廷。“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或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

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当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不是用来骂人。

当明朝政治腐败,为官者鱼肉百姓,百姓们都很憎恨这些腐败的官吏,称他们为衣冠禽兽。

禽兽是指凶猛异常的动物。一个人徒有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往往会说他是“衣冠禽兽”。

从字面上理解的话,畜生可以指人以为的动物。从骂人的角度看的话,禽兽的杀伤力明显高于畜生,不但骂他不是人,还骂他是一头凶猛的怪物,毫无人性。

人类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是,体现在利己性和排它性之中,从动物对食物的争夺衍生,到人类对利益的争夺,从动物对配偶的争夺衍生,到人类对异性的争夺。

兽性是人最开始的欲望,是不受限制的本能,唯一的限制就是外界的威胁,简单来说,只拥有兽性的人不能叫人,它只是一个野兽而已,与大猩猩无异。

人性是兽性的升华,是人在建立文明之后,用时间和生命摸索出来的交流规则。人性的形成是对兽性的压制,将内心的野兽压制在了内心,让它像一头被囚禁的猛兽,遇到激烈的刺激随时都会从内心跳出来!

每个人都有人性,心里还有一只野兽。这就是人类文明走得跌跌撞撞的主要原因。一边用道德和法律去压制内心的兽性,却又不时将它放出,从而改变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禽兽在自然界中,攻击性强有利爪或尖牙,多半偏激且不稳定,弑杀,喜血腥,具有稳固的生存链。套用在人的特性之上即为情绪偏激、不稳定,喜好杀戮。但是“人”与“猛兽”还是具有显著的差异。在人类进化史中,单纯以杀戮进行的生理机体基本已经退化,无论是尖锐牙齿,还是尖锐的利爪。倾向于弱于“自己”的他人,或其它非人种群,比如欺负老弱病残孕,虐猫虐狗等——才会展现某种嗜杀的脾性。

人内心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时,性情才会大变!甚至扭曲!杀戮动物是用智慧,可以不见血。

很低等的动物,多半是合群的。水族中的鱼、虾群,莽原上的羚羊,天空中的鸟类。

清高的老虎,高傲的鹰隼,狡猾的狐狸,你见过成群结伙浩浩荡荡的吗?寻共鸣易,寻孤独难。因为共同的利害,将无数人紧紧拴在一起,利至则同喜,利失则同悲。

高官厚禄,纸醉金迷,霓裳羽衣,巧笑倩兮都需要有人崇拜,有人瞻仰,有人喝彩,有人钟情,假若孤独着,一切仍是虚幻。

这就是人类重新为了各种利益,集结在一起的原因。比如上千万人的城市,至今还在膨胀之中,从事某一行业的人,摩肩接踵地挤在一起。房屋盖得像毒蘑菇一般紧密,公共汽车拥挤成血肉长城……   

人是应该学学禽兽的斗争性、反抗性,譬如野猪,它有长长的獠牙,也性发作时,可以一口咬断一根碗口粗细的树木,所以,人人要想捉住它,对它“食肉寝皮”却没那么容易。

人性与兽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

我们常说,无论干什么,首先要学会做人。身为人却无德,绝不能将其和禽兽进行比较,应该是和魔鬼归为一类的,但是,应该警惕披着人皮的禽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官服   禽兽   食肉寝皮   明朝   衣冠禽兽   利爪   兽性   猛兽   畜生   偏激   野兽   图案   人性   内心   人类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