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研究」“脾为谏议之官”的启示


王辉武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语出《素问遗篇.刺法灸法论篇第七十二》。谏议之官,为古代官位之名,我国自秦开始就设有“谏大夫”,到东汉之后,改名为“谏议大夫”,负责侍从规谏。元代以后废除。中医学之五脏: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脾主思虑,是朝中“谏议大夫”,有辅佐监察君主正确管控全身的作用。

谏者,多别善恶以陈于君。《说文.徐注》:议者,论议,付論,广泛征求意见的作用。不要小看素问遗篇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精神,何以见得?

多少年来,一般人认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皇帝,是专利的典型,其实并非如此,那是“今天的中国人不读历史”(《中国历史精神》P38)所导致的错误认识。皇帝虽然至高无上,发号施令,但也有限制,朝廷上下有一整套监察制度。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监察制度到唐代,乃有‘台’‘谏’之分。台官是‘御史台’,专负监察百官之责;‘谏官’则专对天子谏诤得失……照唐代习惯,宰相觐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往。如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可以直言规正,这同时也可以避免皇帝与宰相直接冲突,故而双方在此设一缓冲。谏官是小职位,以直谏为职,‘直言极谏’是尽职,不会得罪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政治里运用技巧的苦心处。”(《中国历史精神》P36)

上述可见,谏议之官,它是从制度上对皇帝进行一种良性约束,“知周出焉”让君主清醒而不昏聩,从而尽可能的发出正确少误的旨令,以使国家正常运行并喻为机体生命健康无恙!周者,密也,滴水不漏,万全无误。故《孙子兵法.谋攻》有:“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之说。这就是“知周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易.系辞》的理想状态)

实际上,不论东西方的国家机器多年来都在寻求这样一种谏议制度,以控制权力的措施,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谏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因此,古代也学对谏议之官有较明确的要求,如《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改谏,五曰直谏。”必须是正直、大义、无私和顾全大局者,才能胜任此重任。如此重要的官位,《内经》委之于脾,这也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国历史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从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而言,中国是大陆国家,西方是海洋国家。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本,西方以商业为主。土地是财富的基础,以“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所以中医理论的脾土为后天之本,把人体之生命紧紧地与脾土联系在一起。机体能保证长治久安,不生大病、恶病,除了心的神而明之之外,就要靠脾的后天供给,否则是活不下去的。而且,心神的明瞭与识别还全靠脾之谏议,时时刻刻都提醒之,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发现并及时处置,才不致酿成大祸。

如此说来,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脾主运化不仅是运化水谷、运输精微之外,还有一更重要的职责是监视,酷似现代的监察部和廉政公署,是维持国家机器的重要结构,当今倡导民主、反腐倡廉,脾之功能格外令人瞩目。

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对脾的重视自古至今都有论述,李东垣还是公认的脾土派领军人物。通过上述《素问》原文的回顾,很容易联想到当今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恶性肿瘤(癌症)的发生、发展应该与脾之谏议失职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大胆推测与假设。

据笔者临床所见,癌症应该属后天的疾病,脾为后天之本,癌症的防与治,理所当然地想到脾。癌之发病至今机理未明,据现代医学目前的认识,似与免疫、基因突变相关,乃免疫监控系统出了毛病。

对于监控,自然界的生物都有,人类自不例外。例如我们手指受伤,掉了一块肌肉,机体在康复过程中逐渐生肌长皮,正常情况下,肌肤恢复原貌时,即可自控不再长了,这是一种什么能力呢?它为啥不往外继续长呢?这就是自身的监控系统起作用。倘若失控,不停地长,越长越大,甚至对周边的组织器官造成破坏与挤压,那就是生大病了!我们见到的癌症,它不仅长无止境,且生长的速度比正常的细胞快得多。

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认为首先应责之于心,《素问·灵兰密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身体内外任何蛛丝马迹,心神都该明察秋毫,癌症疯长之初,心就该发现而制止之。除心之外,脾未及时谏议,且脾专事监视之职,癌症已发当罪在脾。因此,癌症的预防与治疗离不开脾的功能——复原。

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的治癌临床,值得一番深层次地反思。一般来说,如果是早期,通常会采用手术疗法,摘除肿瘤并斩草除根,为防止复发还会加上化疗、放疗,一些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似会施用一些攻癌药物。中医中药介入多在上述方法之后,除扶正之外,也会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积化瘀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蛭、红花、桃仁、穿山甲、黄药子、麝香之类。经过上述轮番整治之后,大多患者都迅速地日落西山了,与其说是癌症的可恶,还不如说是人为添乱的可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患者,早已正气不足,再做手术、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等,加上中药的攻破,只能死路一条,别无选择。

笔者并非肿瘤专科,但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也接诊了不少肿瘤患者,一向对用中药攻癌消癥持否定态度。余以为西医的攻癌手段:手术、放化疗十分霸道,全然一种“兔子进林”姿态,“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掉一个”,中药的白花蛇舌草、蟾蜍、山甲珠等相比之下,其力度逊色**,况用西医的思想把中药当西药用在思想上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因此,据《内经志向》“脾为谏之官”的启示,癌症的防与治,从脾入手应该是一重要的突破口。培补脾土当时预防癌症的高明之策;健脾开胃是缓解放化疗胃肠道反应最佳选择;补气扶脾是强化谏议功能的预防转移复发的根本方法;运脾除湿可能改变癌细胞的生存环境。当然,这些想法(假说)仅是学习中医经典的理性思考,再通过临床中的教训,经验与内证顾悟之结合,其中深层的道理与应用尚需坚持不懈的验证,相信自有贤达智者继之。


「内经研究」“脾为谏议之官”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遗篇   谏官   白花蛇   素问   国家机器   内经   君主   机体   大夫   癌症   肿瘤   中药   启示   后天   皇帝   手术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