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指路」小马哥鞭策我前行

最初见到马有度教授是2005年在江津四面山举办的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交流会上,第一次听到马有度会长(当时马老已68岁)在会上充满激情的发言,声音洪亮,言语铿锵有力,充满精气神!他号召我们中医人要拿起笔来,积极撰写文章,宣传中医,传播中医,让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中医,要为中医呼吁呐喊。后来经我老师周天寒会长介绍推荐,与马教授相识,有了更多交往交流,让我在马老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东西,宝贵经验。

受马老普及宏扬中医精神的感召,于是我拿起笔,积极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在健康报《中医专刊》上发表《放虎归山为上策》《发展中医需要实干家》;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做中医不能迷失自我》,《‘王教授现象’警示要关注教师素质》,《在实践中研习中医经典》等文章近百篇。

部分报刊发文拼图  谢大志制图

2012年12月我在重庆参加了马老师《走好中医路——五十年脚印》首发式,被马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精神感召,在返家途中车上,我学习中医经历与感悟就不断在脑海涌动。回到家中即打开电脑,一气呵成,写出了《走好中医路需要‘爱博勤’》,于2013年1月4日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

2014年7月28日,马有度教授主编的《走好中医科普路》在火炉重庆举行首发式,海峡两岸四地中医药科普专家120多人汇聚一堂,我撰写的《周天寒: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收入其中,应邀参加了这一盛会。几天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我正走在上班路上,突然接到马老电话,他要我写一篇读《走好中医科普路》后的感想。本来我参会回家后就在翻阅该书,在学习中深受教益,并产生了一些感想,由于天气炎热没有动笔。接到马老师电话后,我就利用诊病间隙,用笨拙的打字手法“书写”,到下班时文稿已经基本写成,晚上邮发《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文章9月3日见报,题目叫《心胸有量 动静有度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养生保健四大基石》。

马老强调心胸有量,淡薄名利,说到做到。马老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著作等身,享誉华夏,但由于退休时间早,没有参评重庆市名中医,所以与国医大师失之交臂。马老对此并不在意,淡然处之。80高龄积极创办全国首家民营中医传承工作室,诊病授徒,著书立说,挟腋扶持后学,传承中医学术,普及养生保健知识,乐此不疲。

总之,与马老师认识交往交流多年,在他的影响鞭策和指导下,不仅我写作水平大有提高,而且在为人处事、养生保健等方面都深受教益,收获良多。


「名医指路」小马哥鞭策我前行


「名医指路」小马哥鞭策我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江津   放虎归山   著作等身   教益   首发式   重庆市   鞭策   重庆   名医   中医药   心胸   感想   会长   中医   教授   老师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