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本草纲目》真的里面都是糟粕吗?

罗振宇先生在他的《罗辑思维》节目里讲了一期《你怎么还信中医》里面抛出了这样的观点:

中医药学典籍中经方验方古方偏方浩如繁星,汗牛充栋,但多是不断互相摘抄,几乎没有人去验证它的疗效是否真切,没有统计过多少人治好多少人没治好,更别说双盲对照试验了。《本草纲目》作为中医药学的典范,里面至今还有大量令人哭笑不得的记载。例如在八月没有月亮的夜里向着北方吞下乌鸡蛋可以隐形。再例如里面说到治狐臭的妙方:鸡蛋两枚,煮熟去壳,趁热夹着,冷了之后扔到三岔路口,千万别回头,如此三次狐臭就好了。还有众多子虚乌有的食物禁忌、孕妇禁忌,怀孕吃螃蟹孩子横着生出来,吃兔子肉孩子会兔唇等……这些药方还残留着巫医时代“取象类比”的特征。

李时珍《本草纲目》真的里面都是糟粕吗?

配图而已

《本草纲目》更像是一本中药学的《四库全书》,里面记载广博的药物,但一般中医师看病并不会拿着厚厚的《本草纲目》,里面比如人条目下面,出现了很多现代难以理解的药物,经常被反中医者诟病,那么《本草纲目》里面真的都是糟粕吗?“取象类比”这样的思维方式真的就落后吗?

中国人的观念是时空合一,时空一体的,比如霜桑叶,这里面既有时间又有空间,桑叶生长的位置是空间,经霜的桑叶讲的是时间,而这两者是合一的。科学研究很可能不能甄别霜桑叶和不经霜的桑叶在药效上的区别,但他们就是有区别,这就是“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伐取得时”,比如《伤寒杂病论》里面有“桑东南根白皮”,“东流水”,不了解中国传统思维的人觉得有点像是“穷讲究”,但其实这些思维方式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比如“东道主”、“败北”、“左迁”等等,方位本身就具有时空属性啊!

我们和古代的知识分子,古代的医生学习《本草纲目》,有一个原因就是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增广见闻,进而增加体悟药效,治病养生的修为,很多人说青蒿治疗疟疾,在《肘后备急方》里面有几十个治疗疟疾的方,那中医师怎么使用这些方子呢?试?恐怕不行吧?

这就延伸出了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百草皆药,治病最难。如果我们学习利用《本草纲目》,仅仅是对着条目查看每种药物的功效,然后再去试,再去科研,这种情况下想取得效果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很难很难。这根本就不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草纲目》的正确途径。

很多人攻击中医,说中医有效性不能验证不能重复,错!你胶柱鼓瑟,死板的模仿,当然很难验证很难重复,学习应该还原适合的时空状态,还原人体的时空状态,同时还要根据其差异灵活变通,这样才可以攻无不克,错的不是中医,是学习中医解读中医的方法途径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承中医必须要按照中国人真正的思维方式去传承,《本草纲目》不是糟粕,在被科学主义蒙蔽心智的人的眼里,恐怕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被他们认为是糟粕了吧?

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自信,对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自信,没有了这个根,最终会成为邯郸学步,变不成别人,找不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本草纲目   糟粕   李时珍   东流   胶柱鼓瑟   桑叶   中医师   疟疾   药效   条目   药学   狐臭   药物   自信   中医   时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