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文章是若干年前读过的,分享给大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各位尊敬的医生老师:

下午好!辛苦了一天,请您给我 4 mins时间,听我讲一讲为何我从北大硕士毕业,辗转到 301医院的当实习生之后,最终走上了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路。

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发。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一)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经历。

在医院实习期,接触的所有进修医生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其中一位是xx基层医院即将退休的医生,在当年所有的进修生中他是年纪最大的。

所有人都很诧异为何在这个年纪还选择进修学习,他的回答很简单:医院病人越来越少,出来学习是躲避同事,因为他们每天下午都约他唱歌和打麻将。

第二个进修生,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市级医院的大夫,他们的病人量不少于很多省级医院。但在科室学习期间,却懒懒散散不思进取。问之为何,答曰:没有必要学习,需要手术的病人,我们会直接转运到当地省会,大不了请专家到我们医院去手术。

在医院的我们,思维似乎太过局限于『平台』,并错误地将它与能力划上等号。

这种将医院平台大小等同于业务水平的看法,其实并不少见;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态度也在很多医院蔓延。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从毕业到现在,我去过十几个城市,深刻体会到:

越是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最努力的;

好的平台,你追我赶,差的平台,你推我懒;

越是优秀的团队,越靠自律自觉,越是颓废的队伍,越靠签到打卡;

好的团队重视执行力,经验分享,坏的团队重视会议记录,刚愎自用。

其实,小平台的医生无须妄自菲薄,毕竟政府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社会办医,医生个人名气被医院平台限制的时代正逐渐成为过去。正所谓是:门派不大,正该多读刀法;人若无名, 大可专心练剑。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光环是平台固有的和位子赋予的,错把舞台灯光当成自身闪耀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大平台的也切忌沾沾自喜,有时候真正离开这个平台和位子,人们才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钉子而已;标准化流程很完善的前提下,自己的位置随时可能会被顶替。

专注当下,成为不可替代的一份子,才是价值所在。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二)

科室轮转时,见过很多成年人都莫名的『猴急』,这种时不我待,令美国胆寒、日本心惊、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猴急,甚至蔓延到了我们下一代。

每到八月底,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总是最忙的。很多人为了让自己孩子提前一年读书,即便预产期尚有时日,也会有人选择在9月1号前进行剖腹产。花开蒂落,这是自然现象,可没成熟的瓜,提前摘下来是怎么也不会甜的。

西方有谚:名利是所有人在死之前,才能脱去的最后一层外衣。无数的家长自己整日抠着脚、摸着麻将,却眼巴巴地想望子成名、成龙。他们似乎特别信奉张爱玲说的名言:成名须趁早。为孩子们搞了各种排名,与同学比、与邻居家孩子比,与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比。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小时候我总是认为,自由是不被约束,是任性胡为;长大后才明白,真正的自由应该是当我们想要拒绝的时候可以不被强迫。遗憾的是,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些道理,却要剥夺孩子们拒绝的权利,整日估摸着把他们捏成自己的心目中完美的蜡像,像捏橡皮泥一样。

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去接受一个现实:你要赢得多久的掌声,就要牺牲掉多少童真。

在此,想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与您共勉:贤而名盛,则损其志;愚而名盛,益增其过;来日方长,何必慌张。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三)

非常感谢您耐心的读到这里,谢谢您的尊重与认可,下面我想说的是近一年里,我个人的意识变化。当然,这里还有一些从体制内医生的一点建议。

各位医生,您还记得您毕业时的梦想吗?似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如果有爱好、有理想,一定不要放弃。

大学时期的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会写字的艺术家。在这儿码了一年的字,希望能写出一篇10万+,结果一位医生老师留言给我: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不过,依然是它,见证了我在医院腹肌八块最后『九九归一』的过程;是它陪着我跨过毕业季,却更坚定了一条特别的『医途』;也可能,它会陪我跨过三十而立的大门,也见证我的婚姻,以及未来的变化。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一年来,凭着我厚着脸皮的求转发、硬着头皮原创,快速搜集整合网络上跟医生职称晋升、医改实事、医路成长相关的干货文章,快诊有了几万的关注量。我已完全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问过:不好好做专职医生,为什么要写作?

若当真要刨根问底,理由也是世俗而又煽情: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这是中国医学论坛旗下某APP的封面欢迎词,听起来鸡汤味十足,但确实是我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劝大家不要放弃爱好和理想?因为它是你在生活中挣扎的真相,因为爱好和理想永远都年轻。

实习那段时间,想必大家跟我过着同样的生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记得前年某天,连续跟过了八台手术回到家已是深夜。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莫非这辈子真的就这样度过了吗?


努力地为别人做手术,直到有一天自己也躺在病床上?

千篇一律的活着,用六位数的密码保卫四位数的奖金?

蝇营狗苟地应对人对事,在点头哈腰的姿势中混吃等死?


单调乏味的生活*365=1年,再乘以30年,便是退休前的一生。这是件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也并非自己设想的生活。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生活在巨大的模板中,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什么能让我快乐?

兴趣、爱好,理想,是精神食粮。

那个创作了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的作家余华,在放弃牙医从事写作那天,说:『口腔,是我见过的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事实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何止是口腔,任何伟大或平凡的作业只要重复一千遍,都会趋于流水化。科技发展迅猛,也许某一天,头发没白、眼睛未花,一项新技术的涌现也会令我们自以为是的手艺就会变得趋于平淡,演变成自然界的“正常”。

而我的爱好,文字,是我来说,是最好的精神避难所。它让我放下戒备,忘记劳累,认为这是人生中少有的『值得』。

各位医生老师,若您有爱好或心怀理想,一定不要丢弃。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四)

人言可畏,除耽于评论别人,也不必苦于别人的毒舌。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多了些许对自己所说之话不负责的“病人”。喜欢搞各种人身攻击、道德批斗甚至个人崇拜的精神病患者并不在少数。

他们说的是真理吗?不见得。

关于别人的眼光这事儿,看的最透彻的是日本一位作家,夏目漱石。他从小喜爱汉学,有句话说得好: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然则,不去理会别人的口轮匝肌,便会少掉四成的烦恼。

在此有一言望君记取:做人如同木炭,一半黑时还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应付流言的唯一方法无非也就三句话:『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在你我交集的世界里保持距离』。

人到三十周岁,从而立那天后,应将满腔真诚隐藏在玩世不恭的面具底下,不再去理会世人的误解。

三十岁的你,应开始相信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开始相信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五)

当年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曾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原因种种,不详列。

当时的我在想,如果我也能以写字为工作有多好,记录成长也好,刺痛自己也好。

我所做的只是在这个病入膏肓的社会,给同样病的不轻的的自己看病。

医生的自我修养:人若无名,大可专心练剑

但在当今社会,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幸运的是,我们的文字迎来了比其它任何年代都快的传播速度;悲哀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又都容易速朽。

这就类似于医生抢救病人的过程。一篇文字的生命力就是他的传播力,半衰期只有24小时。我们接受他们快速传播,也要接受它们迅速腐朽、沉于江湖的命运。

老老实实的码字,永远抵不过八卦与花边的新闻写手,更比不上那些靠煽动愤怒情绪换取群众掌声的媒体记者们。

正如医生勤勤恳恳的工作,研究手术,待遇、地位往往远不及一些倚重学术的高职称医生。

而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放手去爱。

人若无名,就该专心练剑,打好自身的铁,上天自会安排好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汉学   进修生   医生   初心   不在少数   日本   修养   专心   病人   当年   手术   团队   自我   理想   老师   医院   时代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