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话芋头

又到了芋头上市的季节,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北方的芋头大多为多子芋。子芋多而群生,母芋多纤维,味不美。多子芋分蘖力强,子芋为尾端细瘦的纺锤形,易自母芋分离。我们主要采收、食用子芋。子芋可作羹菜,也可代粮或制淀粉,自古视为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芋头的淀粉颗粒小至马铃薯淀粉的1/10,其消化率可达98%以上,尤其适于婴儿和病人食用。除主要利用淀粉外,芋头还可以用于制醋、酿酒、分离蛋白质、提取生物碱等。叶柄可剥皮煮食或晒干贮用。全株为常用的猪饲料。

药食两用话芋头

芋头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芋头最早产于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早在《史记》中即有记载:“岷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芋也。盖芋魁之状若鸱之蹲坐故也。”可见我国芋头栽培历史之悠久。芋头有一别称“蹲鸱”,中成药中有一“蹲鸱丸”,主要是以芋头为原料加工而成。

我国的芋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及淮河流域。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叶2-3枚或更多。叶柄长于叶片,长20-90厘米,绿色,叶片卵状,长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渐尖,侧脉4对,斜伸达叶缘,后裂片浑圆,合生长度达1/2-1/3,弯缺较钝,深3-5厘米,基脉相交成30度角,外侧脉2-3,内侧1-2条,不显。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20厘米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厘米,粗2.2厘米,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厘米,展开成舟状,边缘内卷,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厘米,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圆锥状,长3-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长约3-3.3厘米,细圆柱状;雄花序圆柱形,长4-4.5厘米,粗7毫米,顶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厘米,粗不及1毫米。

新鲜的芋头有毒,其黏液中含有皂甙,能刺激皮肤发痒,因此生剥芋头皮时需小心,皮肤可能瘙痒。削了皮的芋头碰上水再接触皮肤,就会更痒了。如果不小心接触皮肤发痒时,涂抹生姜,或在火上烘烤片刻,或浸泡醋水都可以止痒。

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能补虚,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芋头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

芋头的块茎入药。秋季采挖,去净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芋头味辛、甘,性平,归胃经。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

药食两用话芋头

1.治疬不论已溃未溃:香梗芋艿(拣大者)不拘多少。切片,晒干,研细末,用陈海蜇(漂洗),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陈海蜇皮、荸荠煎汤送下。(《中国医学大辞典》芋艿丸)

2.治一切无名肿毒及诸毒:生芋头一个,独核肥皂(皂角)一个,葱白七个。同捣烂敷之,如干即换,过一周时,未成者即散,已成者略出脓血即愈。(《同寿录》)

用法用量:如煎汤内服,可用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醋磨涂。

《食疗本草》载“久食令人虚劳无力。”《本草衍义》载:“多食滞气困脾。”《新修本草》载:“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其真、白、连禅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鸱之饶,盖谓此也。”《本草衍义》载:“芋,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而惟东、京西者佳,他处味不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已后可食,至时掘出,置十数日,却以好土匀埋,至春犹好。生则辛而涎,多食滞气困脾。”

据2017年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报道,芋头帮助锡剧美猴王崔龙海老师打败胃癌。崔龙海现在84岁,在他62岁时患上胃癌,当时崔龙海手术切除五分之四胃,又因肠粘连住院,不得不再次开刀。虽然胃癌手术成功,但人很虚弱,并且进食困难,医生甚至说他可能只有3个月的时间。最后他听说一个偏方,吃芋头可以治胃癌,靠着吃芋头后不仅恢复了健康,而且又能上台表演了。

药食两用话芋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芋头   本草   瘰疬   块茎   卵形   叶柄   芋艿   花序   荸荠   黏液   胃癌   叶片   淀粉   晒干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