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古代经典名方1030)

温脾汤见于《备急干金要方·十三卷》心腹痛门。

温脾汤治证系由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阳气失运,则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欠温,脉沉弦。此时单用攻下,必更伤中阳: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沉弦而迟为证治要点

温脾汤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而具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药。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均为臣药。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是其助阳须先益气之意,为佐药。其中甘草又能调和药性,兼使药之功。

现代临床上,温脾汤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慢性肾脏病、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病症。

《备急干金要方·十五卷》热痢和冷痢另有不同处方温脾汤


温脾汤(古代经典名方10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阳   芒硝   干姜   溃疡性   泻下   附子   脓肿   苦寒   阳气   阑尾   药性   心腹   大黄   甘草   手足   古代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