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清肺解毒汤”?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很重要

疫情当下,每个中国人都十分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和解决方案,上到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每一次防治疫情的方案都会引发社会都高度关注。


如何理解“清肺解毒汤”?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很重要

肺炎


这一次“清肺解毒汤”的发布同样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就有的患者针对这件事情提出了四点疑问,我认为这四点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就总结下来供大家进行参考:

1.“清肺解毒汤”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它与之前发布的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有何不同?

我们知道在这个方子制定出来发布之前已经发布了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但是诊疗方案这个东西还是一个偏于理论性的依据,尤其是在中医辨证分型里面都写的是推荐处方。

这个推荐处方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何理解“清肺解毒汤”?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很重要

推荐


从中医诊疗疾病的全流程来看,大夫处方用药之前要先经过号脉、看舌苔、问诊等中医的四诊合参诊断流程搜集病情资料,然后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辨证分型论治。推荐处方就是搜集分析完这些处方之后按照现有的病理情况经过专家评审之后认为应该可以用什么方子什么药治疗,但是并没有得到临床的实践检验,相当于在处理问题之前开专家讨论会后讨论出的一个初步方案。

而这个“清肺解毒汤”则是围绕中医的疗效,理论指导实践,在运用过程中通过疗效的筛选、比对、总结,发现的运用于临床后疗效很好的方剂。是参与疫情防控的临床一线医生经过理论分析实践应用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方剂,在当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的情况下,这是在尽最大努力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淘汰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和方剂。

据说本方有效率能够达到90%,可以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所以这个方子与之前发布诊疗方案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清肺解毒汤”是经过临床实践确有疗效的方子,而诊疗方案中的方子则是理论上可用的方子,二者有从理论到实践本质的差异。

2.“清肺解毒汤”能否用于预防?

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组成,配伍严谨,扶正驱邪,兼清郁热。

从方药组成来看药性平和,针对性较强,扶正驱邪,兼清郁热。方子中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毒性药物,非要说有的话也就是细辛,但是细辛的用量6g,量不大,而且汤剂煎煮的话也是安全的。

这也证实此病的原始致病因素与寒邪、湿邪有关。但是此方不是很适合用于预防,因为此方针对性很强,可以说照顾到了寒湿以及寒湿引发的健康问题的方方面面。

如何理解“清肺解毒汤”?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很重要

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试点省份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

麻杏石甘汤治疗寒包火,外散风寒,内清郁热,细辛加强温肺散寒的力量,紫菀、冬花、射干能够清热润肺止咳,针对寒邪郁热犯肺导致的咳嗽。。

五苓散温阳利水,加强人体水液代谢的能力。

小柴胡汤也是一个扶正驱邪的方子,推陈出新,调理少阳,加了山药健脾益气,藿香健脾祛湿和中,枳实和陈皮和胃降气。

至于说为什么去了小柴胡汤里的党参、炙甘草、大枣三味药,有可能是出于兵贵神速,加上补益的药或者补益药过多有可能会拉长战线,面对如此凶险的对手,病程多一分就多一分危险。

我自己目前预防主要以服用补中益气和参苓白术二方为主,二方用量为2:1,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西洋参。平时调护的关键就是少吃东西,尤其是凉的辣的油腻的食物,吃得越多对自己越不利。

具体内容和方法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这三篇文章,里面针对寒、湿、正气不足有系统的讲解和解决方案。

除了不吃野味,新型冠状病毒带给我们关于健康的三点重要警示

夏季养生必读——补养阳气的原理与方法

祛湿脾要壮,脾虚——现代人的“通病”

3.为什么和之前推荐的方剂内容不大一样?

如果持续细致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朋友们可能有个疑问,这个方子的组成和之前的推荐方剂有不少出入。之前推荐方案中的藿香正气水、莲花清瘟胶囊还有出的一些方子普遍都是清热、祛湿的。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提到了寒湿,但是实际处方是还是不够自信,或者囿于温病的概念不敢据证处方,表现为考虑寒邪病因较少或者可以说是最少,从用药的种类和用量比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还有就是之前网上流传的医案有些也是清热祛湿的方剂,效果也挺好,这是为什么?这些方剂和“清肺解毒汤”是一种什么关系?二者矛盾吗?


如何理解“清肺解毒汤”?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很重要

舌象是判断湿热与否的重要内容


其实中医有个名词叫“郁而化热”。意思就是我们平时的能量获取是通过饮食和呼气摄取的,能量排出则是通过皮肤汗孔散热、小便、大便以及正常生理活动的消耗得以实现的。

我们之所以会发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摄入的多,而是因为排出的少。而当我们受到寒邪侵袭的时候,寒邪性质收引,能够很大程度上限制或者阻碍皮肤散热的通道,结果就会出现体温升高或者高热不退的症状。

实际上,很多时候虽然症状上表现为发热,但其实究其导致发热的原因则是由于寒邪郁闭汗孔导致的。

有因就有果,这就是“郁而化热”!

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知道,病程是不断变化的,病人的体质也是各有差异的。比如有些人平时贪吃肥甘厚味且缺乏运动,摄入热量很多,排出却很少。这种情况下受到寒邪的郁闭会导致热象更重,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兼顾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内在湿热淤积,一个是外在寒邪导致的凑理闭塞散热不畅的问题。当湿热的病人热量积蓄到一定程度会使湿热成为病情的主导因素,这个时候人体津液会在邪热的逼迫下外散,起到散热的作用。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但也确实解决了寒性收引的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运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加上祛风除湿开腠理的药就有可能引导病情向愈。这只是针对特殊病理阶段或者湿热体质的人来说,要是从疾病的诱因到发病的一般规律来看,寒邪应该是第一位的,湿邪是第二位的。

这也是“清肺解毒汤”为什么这么好使的原因,它透过表象抓住了问题内在核心的一般规律!

4.“清肺解毒汤”有什么现实意义?

都说中医的高手在民间,但实话告诉大家,就我了解到的信息,很多经验丰富、疗效可靠的中医高手绝大多数都还在呐喊请战或者远程义诊。但他们每天学习实践出来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稳定疗效由于无法转化为高级别参考价值的文献或者研究成果不被认可。

这种情况下,这个方子可以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大夫实践过程中选方用药的一种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方子的出现比之前众多方案都要强。因为它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从现有病人身上提取出的有价值的共性规律。

也希望能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细化,最终形成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过的诊疗方案,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这个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

中国文化讲究因果,这个因是疗效就有用,是别的就没用。自然规律不是人定的,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大到历史的兴衰,小到个人的成败。我们只能去尽量挖掘它真正的客观面目,识时务者为俊杰,除此无他,与君共勉!



声明:

1.本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编辑并留言,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2.本号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

如果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了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本号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冠状   郁闭   汗孔   郁热   细辛   方子   方剂   湿热   肺炎   疫情   处方   疗效   患者   中医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