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界院士、国医大师主要学术介绍(8)——王玉川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于2016年4月1日凌晨4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主要学术思想

《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有较高理论水平。

(1)创建内经教研室:为了用现代语言确切表达内经的丰富内涵,他率领教研室同事日以继夜,力争通俗易懂又采撷全部精华,终于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后来升级为全国统一内经教材,也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基础理论》等其他教材编写打下坚实基础。

(2)多年来,辨证论治被视为“中医特色”的重要标志,但是,王玉川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合适。首先,辨证论治的统治地位是在牺牲了“同方异治”的宝贵经验,扼杀了寻找广谱有效方药的热情之后才取得的;其次,辨证论治的辉煌成就使人们的思维陷入永恒不变的公式之中,在辨证论治的圈子里打转,与创新的客观要求越来越远。他认为,那种认为辨证论治可解决一切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只能怨自己没有掌握好的思想“是一种现代迷信”,是只求稳定不求上进的表现。

养生经验

“低调”、“不争”、 “无所谓”是他生活基本态度,强调静以养神。

静以养神的方法,但归纳起来还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气功、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中医药界院士、国医大师主要学术介绍(8)——王玉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国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   同方   石家庄市   汉族   大成   素问   内经   教研室   基础理论   神气   元气   院士   中医药   名利   中医   大师   学术   王玉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