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的汤剂、中成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厌食

厌食是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的病名,但文献所载“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恶食”等病证表现与本病相似。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转为疳证。


证治分类(汤剂)

1.脾失健运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食量减少,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主方: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苍术、佩兰、陈皮、半夏、枳壳、藿香、焦六神曲、炒麦芽、焦山楂。

加减:脘腹胀满者,加木香、莱菔子;暑湿困阻者,加荷叶、扁豆花;大便偏干者,加枳实、莱菔子;大便偏稀者,加山药、薏苡仁。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主方: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味。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焦六神曲、鸡内金。

加减:苔腻便稀者,加苍术、薏苡仁;便溏、面白肢冷者,加炮姜、肉豆蔻;饮食不化者,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汗多易感者,加炙黄芪、防风。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主方:养胃增液汤(《验方》)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炙甘草、焦山楂、炒麦芽。

加减:口渴烦躁者,加天花粉、芦根、胡黄连;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夜寐不宁、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莲子心、酸枣仁;食少不化者,加炒谷芽、焦六神曲;兼脾气虚弱者,加山药、太子参。

(4)肝脾不和

证候:厌恶进食,嗳气频繁,胸胁痞满,性情急躁,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助运。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柴胡、紫苏梗、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炒麦芽、焦山楂、焦六神曲、甘草。

加减:烦躁不宁者,加连翘、钩藤;夜寐不安者,加莲子心、栀子;口苦泛酸者,加黄连、吴茱萸;嗳气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证治分类(中成药)

1.脾失健运证。用保和片(丸)

2脾失健运证. 用山麦健脾口服液。

3.脾胃气虚证。用健胃消食口服液。

4. 脾胃气虚证,用醒脾养儿颗粒。

5.肝脾不和证,用逍遥颗粒 。

小儿厌食的汤剂、中成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佩兰   小儿   惠民   谷芽   莱菔   汤剂   苍术   白芍   太平   白术   脾胃   神曲   麦芽   甘草   山楂   中成药   大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