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逆顺的核心在哪里?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六十二。(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未完待续)要是联系临床,就会感觉这段经文非常有意思,而且跟临床关系非常密切。䐜胀病在临床多不多?非常多。䐜胀病最多见的就是湿气大的人,湿气大的人舌苔厚腻。经常出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吃点东西就胀肚,老百姓话讲叫顶在那里,就下不去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虽然这顿饭没吃多少,但是感觉特别胀,这其实就是䐜胀,就是“阴滞于上而不能降”,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在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就是化湿行气的方法,用陈皮、香橼、佛手行气,同时用薏苡仁、茯苓等这些药化湿,把湿气化开,再辅以行气之法,行气很重要,要是不行气,湿就不太容易化。


行气之法就相当于风一样,这地方湿漉漉的,只开干燥机是不行的,光干燥不行,还得吹风,这个湿就蒸发了。所以化湿的同时再配合行气。因此把湿气化开之后,浊阴就能降下去了,大便就通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我曾经发明了一款化湿茶就是这个组成,用陈皮、佛手、香橼,再加上苏叶、桔梗,再配上茯苓和薏米这些药食同源之品,喝完了之后,原先湿气特别重,现在喝完湿气也下去了。其中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人喝完之后,肚子响,矢气多,同时大便拉出一些黏黏糊糊的东西,这其实就是浊阴主降,把阴滞之气排下去了,这就是化湿的思路。

中医学的理论,尤其是《黄帝内经》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指导临床的。反过来,临床的很多现象,很多种辨证的方法,也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印证。因为《黄帝内经》是所有中医学的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的总纲领,里边的内容非常深。所以在这个地方一定要联系临床,联系五脏六腑的阴阳五行的升降浮沉的气的机能、功能来整体理解。这样就觉得《黄帝内经》特别有意思。

我们再往后看经文的注解,《素问吴注•卷二》里讲:“清气在上,浊气在下,则阴阳得位,无灾害也。今惟清阳在下,则邪热不杀谷,完谷而出,是为飧泄。浊气在上,则浊邪实于膻中,膻中不能化气,是为䐜胀。”这个意思跟张介宾注的意思相同,实际就是清阳在下,阳气弱不能消化水谷,这地方叫做杀谷,杀谷就是消化的意思,所以说叫做完谷而出。浊气在上,浊气堵在哪?堵在膻中穴。(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很多人读作膻(tan)中,也有人读作膻(dan)中,还有人读作膻(shan)中,总之这个字在古代来讲就是多音字,我们现在大多数读为膻(dan)中,位置在两乳中间和人体的中点,就是胸口这个位置,实际讲的就是胃之气堵了。胃在心口窝这个位置,胃中的气堵住了之后顶着膻中这个部位,就是胸骨柄,我们用手一按前胸正中间有个胸骨,胸骨柄这个地方,里边就感觉特别胀,这就是所谓的䐜胀。讲的跟张介宾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从临床上就能找到应证。

我们再往下看:“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阳反作”什么意思?“反作”指的就是反常的意思。正常来讲,清气应该往上升,浊气往下降。在这地方正好相反了,清气往下降了,清气在下,浊气在上,就变成“阴阳反作”了。“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逆从”是什么意思?《素问吴注》里解释为不顺的意思。“逆从,不顺也”,指的就是上面的飧泄或者䐜胀这种病,就是阴阳不顺所导致的。

第二种解释,“逆”就是“反”的意思;“从”就是“顺”的意思。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里注解:“寒生热,热生寒,清在下,浊在上,皆阴阳之反作而病之逆从也,顺则为从,反则为逆,逆从虽殊,皆有其本,故必求其本而治之。”(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张介宾是一个临床家,大家注意张介宾写的著作不仅是理论,你看他的《景岳全书》《质疑录》这样的书里大多数是探讨临床问题,所以张介宾特别喜欢从临床上来探讨《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顺则为从,反则为逆”,这个地方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整体的顺和逆之间的关系,其实联系《素问吴注》,还是联系张介宾的《类经》,我们从中都得到一个道理,实际联系前后文就知道,这个地方实际讲的是疾病的状态,就是正常的清气和浊气的位置,若是发生了反常的变化,就会出现疾病。由此可以看出来,病的顺逆它的核心在哪里?《黄帝内经》在这里面只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脾胃。

为什么举脾胃的例子,因为金木水火土是五行,五行代表五个方位,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四方,还有中位,合在一起是方位。《黄帝内经》大部分篇章所讲的五行理论是方位五行,方位五行的中间对应的是土,土对应的脏腑恰恰就是脾胃。(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黄帝内经》在很多篇章当中都说脾和胃属于中间,是一个斡旋之机,影响着肝、心、肺、肾四脏。所以它居中土,在中央最为尊贵,所以说中土为尊。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关于方位五行的一个认知。核心的病机就是在中焦脾胃,所以脾胃的核心,一个是升,一个是降,这就是升清降浊的思路。(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六十二。(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黄帝内经   香橼   核心   素问   浊气   胸骨   湿气   脾胃   这个地方   阴阳   方位   中医   博士   疾病   理论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