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讲述诊脉的神奇往事(1)

中医博士讲述诊脉的神奇往事(1)

诊脉,在有的地方叫号脉,有的地方叫拿脉,有叫摸脉的,都是一回事。脉手下的表现叫脉象,也就是脉的形象。

历史上,诊脉被传的很神奇,现在的老百姓也经常干这种事:一见先生,不开口,先把手往那一伸。意思是你号脉吧,能号出我的病来我就找你看,号不出来我就不相信你。我也经常能遇到这种事,那这是不是就是诊脉的真相呢?接下来先谈下这个事,脉诊的神秘面纱不揭穿,其他的没法说。

这种事医学界有两种观点:学院出来的医生,教授,都遵照《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的观点,认为,号脉只不过是四诊之一,排在望诊、闻诊,问诊之后,只是辅助诊断的,本身不能决定什么病,不过可以结合前面的三诊结果,判断寒热虚实。还有些水平较差的,根本连脉象也判断不出来,就是摸着病人的手腕,靠的还是问。

民间的医生,有部分人强调什么病不用开口就能号脉号出来,前面的望,闻,问,可以完全不要。但这种人,一般还是骗子多。特别是现在的病,西医的病名字越来越多,肝炎都分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肯定号脉不能分清的。就算能分清,他个民间中医,也没有这些知识。更何况,艾滋病等潜伏期根本没有症状,那是不可能分出来的。所以,民间中医,吹的太神的,基本就是靠不住。不用说号脉,给他CT片子,他也找不到瘤子长在哪。割出来,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种情况,他又如何能知道病情呢?而中医本身的病名,头痛就叫头痛,眩晕就叫眩晕,胃痛就叫胃脘痛,腹痛就叫腹痛。这样,号出来也没有用。胃痛可以是癌,也可以是溃疡,也可以是胃炎。所以说,完全靠脉象定病,还是西医的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是当前两种对立的观点,那么,是不是号脉的作用就像前面第一种观点说的那么小呢?也不是,我以我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吧。

在大约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我爸刚好二十来岁,当时我们老家有一位六代祖传的名医,叫李德远(化名,下同)。他在世时我没赶上,他儿子和侄儿都继承了他的医术。他侄儿叫李运筹,当时是我们中学的校医,我当时候得了腮腺炎,因为中途我曾去女生宿舍要了碗水喝,结果还传染给了一个女生。什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吗啉胍,等吃了一大堆,一点效果没有,然后我就去找他了。找到他后,他说:“腮腺炎倒是腮腺炎,但没给你治好,知道是腮腺炎又有什么用。”我当时心里没好气,想你倒是给我治好再说呀。他给我开了两副中药。那时候就花了一块多钱。两副没吃完就好。,而他当时也给我号脉了,但没说别的,有此可见,还是要方子好。号脉主要是辩证。诊断对方病是什么病并不是主要的。

我也听说,有一个大医院的院长,号脉一号一个准,但开药吃了,几乎都不灵。医书里有一本书叫《辨证录》,是清朝人写的。一本书里根本就没有提脉象。就是说症状来诊断病,他的药方用起来也效果也很好。清朝还有个名医叫傅山。诗、书、文、画,医俱佳,他写了有名的书叫《傅青主女科》,这本书里,也基本不提脉。但照着书上的用,效果好极了。是中医看妇科必读的书,这说明,号脉,不是万能的,离开号脉,也不是万万不能的。结合号脉,四诊结合,会更好。

书归正传,前面提过李德远,就是给我看过病的医生的父亲,讲讲他的故事,这是真事。当然是后来大人们告诉我的,我妈刚结婚过门那几年不孕,就是找他看,才怀孕生下了我。我也想问我爸,到底是什么好方子,结果,我爸说,就记得有阿胶需要和一种药的粉末炒,别的不记得了。我们村,还有两口子,年轻时,女的病的不行,男的身体好,找李德远看,大概就是生了孩子落下的病,妇女的病,五劳七伤之类的。李德远号脉后说你得吃人参归脾丸。那个时候,药都是现做,买来药材,然后自己碾成粉,和上蜂蜜搓成圆丸,外面放点香油,然后用蜡纸包住,装纸盒或罐头瓶里。治病那家卖了两担麦子,才做成一料药,女人吃上人参归脾丸后,老中医给她男人号了脉,说你也应该吃一料丸药。结果男人说,我家已经倾家荡产了,吃不起了,后来,那男人已经死了十多年了。女人一直健在,我记事以来,男人每到冬天就气喘咳嗽,女人身体特棒,现在也是。所以说,你看人家一料中药起了多大作用!多活了三十年啊!要是不吃这料药,该是老太太先死,老头也可能续弦了。

中医博士讲述诊脉的神奇往事(1)

归脾丸

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女的,是我本家伯伯的媳妇,我见她时已经病好了二十多年了,曾保存了这个医生的一张处方。说他当年得了黄疸肝炎,就吃了五付中药就彻底好了,而且再没有犯过。我以为很神奇,就问他,二十年了,你可保存有当时的方子。老太太的回答,让我喜出望外,这张方子几十年她一直保存着。可当我看了的时候,又大失所望。就是每一个中医都会学到的茵陈五苓散。原方,一点加减也没有。这只能说人家认病准。所以,把病的机理认准确,世上本没有秘方。所谓验方,就是把恰当的药给了恰当的人。

这个人的医术是有名的,当时我们当地有一个地委专员,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大医院都看了没有效果。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记得,有一个号召是各地民间老中医要定期开会,献出自己家传的秘方。那个时候人们觉悟高,真能把几辈子压箱底的方子献出来。我家里还积攒了好几本民间老中医贡献方,封面都是带语录的那种。话说会后休息,这时候,地委专员的人来了,说,既然都是名医嘛,虽然是土名医,但大家还是推选一人吧,给地委专员看看病,大家一看全晕了,都病那样了,谁去啊。见效了好说,死了,即使是该死,吃着你的药死了,也没啥好下场。太医难当,就这么回事。最后,这老兄推辞不掉,没办法被大众推上前线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时候,想躲都没地方躲。最后,没办法他只能去了。别的中医出于学习的态度,也跟去了几个。当然我觉得看笑话的成分可能更多点。话说这老中医,见了地委专员,一看病的是厉害,躺床上一点反应没有,气也是只有半口了。老中医问诊肯定是问不来了。也没有询问家属。这个老中医有一个特点,看病之前不问病先号脉,可是说号脉吧,不是在脉的部位号,在上胳膊号,就是在肘关节稍往下的地方。号脉时间长,有五到十分钟。中间自己不说话,也不让病人说话。号完脉后,不让病人开口,就开始讲病,这病怎么得的:诸如什么小时候曾掉进过河里,还是什么时候受过大惊吓,然后是起病什么症状,中间怎样,不治又会怎样,都和病人讲,然后病人会发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模一样。这次也是这样,但没有讲那么详细。大概说了下病情经过,病人家属感觉基本吻合。然后,就开了药。说现在马上喂一次,病人不会有反应,继续睡。到晚上三点,病人会翻身,有一阵剧烈的咳嗽。要水时你们给点药。病人就又睡,明天早上,他会醒来,和咱们一起吃饭。果然,第二天早上,地位专员已经完全清醒,可以和大家围坐桌上吃饭了。这是那位老中医最为传奇的一次。也是一举在我们县成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中医   脉象   腮腺炎   地委   方子   冲剂   名医   专员   什么病   病人   往事   神奇   民间   观点   博士   医生   效果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