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智慧:从“相忘于江湖”,看庄子如何处世?

众所周知,老子与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两座高峰。

进一步地说,老子主张“无为”而天下治,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庄子的思想格调则更愿意“相忘于江湖”,诠释的是一种“逍遥”似的解脱。

道家智慧:从“相忘于江湖”,看庄子如何处世?

如果说老子的思想,探讨的是治国之道,那么,庄子则更讲究个人的解脱,即庄子的思想,更关注的是个人如何处世?

那么,庄子的哲学与思想,到底是如何教人处世呢?

我们从“相忘于江湖”开始说起,即: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道家智慧:从“相忘于江湖”,看庄子如何处世?

意思是说,泉水干涸了,鱼儿只能在陆地相互依偎,以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湿润着,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

这一段出自于《庄子》“大宗师”这个篇章,而这个“大宗师”所诠释的核心,则是以道为宗的智慧。

而所谓道,又是什么呢?

其实以老、庄的智慧而言,“道”不仅是一种自然规律,还包含为人处世之道,即个人的言行如何才能符合于“道”,而人的言行,说到底,其实贯穿着生命的始终。

道家智慧:从“相忘于江湖”,看庄子如何处世?

甚至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关注的就是生死,所以,庄子在这一篇章中,重点地讲述自己如何达观地看待生死问题,即解决了人们对于生死的困惑,当然,我们纵观《庄子》一书,发现庄子的哲学在很大一部分都是讨论对于生死的态度。

如庄子的妻子去世,好友惠子来吊丧,他却鼓盆而歌,即: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庄子告诉好友惠子,自己的妻子虽然死了,但是死,又何尝不是一种回归或者解脱呢?我们人在出生之前,原本就不曾出生,而不出生就不会有任何可以言状的形体,所以,现在她去世了,形体也即将化作虚无,回到没有出生前的状态,又有什么值得哭泣呢?

换句话说,我们生而为人,谁都没有死过的经历,我们又如何知道,死后不是另一种存在呢?若是死后的存在比现在还要好,那为什么还要悲伤呢?

所以,没有必要悲伤,这就是庄子面对于生死的态度,当然也是他处世的态度,进一步,一个若是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死,那么,还有什么不能看透呢?而这正是庄子在妻子去世之后,鼓盆而歌的真正原因。

道家智慧:从“相忘于江湖”,看庄子如何处世?

甚至可以说,在庄子的一生中,他的智慧已经达到乐于接受生死的境界,即不再受到生或死的干扰与困惑,当然也不再被任何事情所困惑。

而这正是庄子的智慧与境界,即大自在到符合于道的境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庄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庄子   箕踞   智慧   江湖   宗师   道家   形体   篇章   言行   老子   困惑   生死   境界   妻子   态度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