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感兴趣的人,都知道心学的真正核心,其实在于这三个方面,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内容

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而“心即理”,则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基础,而“心即理”,强调的是心外无物,也就是说,王阳明所谓的龙场悟道,所悟的其实就是心外无物这个道理。

那么,心外,为什么无物呢?也就是说,心外无物,该如何理解呢?

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王阳明用“岩中花树”这个例子来说明心外无物的道理,据说他在南镇游玩的时候, 友人曾指着岩中花树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王阳明的回答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王阳明认为,当你没有看到这个花树时,这些花树就跟你的心一样同归于空寂的状态,也就是你没有见到这个些花树时,这些花树并不存在;当你来看这些花树时,这些花树的颜色也就在你的心里呈现出来,于是你就可以看到这些花树存在,因此,这些花树并不在你的心外,而是由你的心而产生的,这就是心外无物的道理,即“心即理”。

也就是说,在王阳明的心学之中,一切事物的存在与状态,并不真实,而是取决人的内心,换句话说,事物的存在不过是来自于人的内心,也就是内心的反映。

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因此,若是你能够洞察你自己的内心,你就是可理解万事万物的生存或运行规律,甚至居于陋室,就能知晓天下事。这种未卜先知能力,其实也是中国历代以来圣贤的梦想,这当然也是王阳明的追求的目标,更是心学的核心。

因为心学的本质, 就是心内求理,一切“理”,即规则,其实都包含在心内而不是心外,这就是心外无物的道理,也是心外无“理”的精髓。

王阳明:心外,为什么无物?

正是因为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所以,“理”才应该往心内去找,换句话说,懂得了心内的“理”,也就懂了心外的一切“理”。因为在王阳明看来,外在的一切存在,其实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所以,一切“理”也皆离不开内心。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金刚经》《王阳明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未卜先知   金刚经   空寂   佛学   良知   也就是说   事物   内心   道理   也就是   颜色   核心   状态   心学   内容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