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书选中医书的一个方法


看中医书选中医书的一个方法


根据遇秋多年的看书选书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方法。

书的作者,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著”,通常是作者自己写的原创内容,这种书最能体现作者的风格,写作水平当然也千差万别。但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写的。

第二类“编”,作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人。通常这种书只是汇编现成的资料,很多工具类的书就是这种,某种疾病的治疗经验集也是这种。这类书,通常相对枯燥,有些价值很高,有些是粗制滥造。

第三类是“编著”,作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人。这种一般是汇编一些别人的资料,再加一些自己的按语、感想之类的。

除了工具书,遇秋建议,读书选书的时候,尽量先选第一类“著”的书。这类书,作者亲笔书写自己的经验,让人感觉如临其境,代入感很强,经验的关键点也能说得很通透,通常能给人想不到的启发。

但是,第一类“著”的中医书,现在也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虽然写着“张三医案医论临床经验集”,却是“李四”执笔。这类书还不少,近几年出现的老中医经验、医案等,有很多是这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现在有个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政策,一般在医院上班的老中医,都会指定师承接班人。老中医的经验,都由传承人来撰写,通篇行文都会有类似“X老”、“XX教授”的字眼。很多医案的按语,也是由传承人写的,写得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这种书,看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味同嚼蜡,本来是很好的经验,却写得让人难以看进去。

在还没有读完其他老中医自己写的书的情况下,遇秋认为,这种代笔的书,还是少买少看。

所以,遇秋建议,中医的书籍多如牛毛,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很有限,要看书的时候,尽量先把书籍作者亲自写的书看完。如有余力,再看其他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医书   按语   味同嚼蜡   隔靴搔痒   都会   师承   粗制滥造   多如牛毛   通篇   枯燥   感觉   书籍   经验   建议   方法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