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回到以前,你交得起学中医的拜师费吗?

首先说明一下,自学中医,或家传中医,或其他机缘免费学习中医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这个情况,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所以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内容。

有些人,一说到中医,就会很怀念以前的师带徒,认为师带徒才是中医最好的传承教学模式。

以前的师带徒,确实是个很好的模式,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培养的学生比较少,虽然有的是收很多学生的,但大多数是少的,二是可能知识偏科,一般只拜一个师父,如果师父只懂针灸,徒弟也只懂针灸。三是学费可能不便宜。

拜师费这个事情,中医史上一般很少讲,所以很多人都忽略掉了,搞得好像跟名师学中医都是免费的一样。

以前的中医拜师费,一般来讲,是不便宜的。

遇秋能找到的最早的,是李东垣拜张元素为师,他拜师“捐金帛”,具体没说多少,但看起来是不便宜的,要不就会写米多少斗之类的。

太久远的,参考价值也不太大。我们来看下民国时期的拜师师,遇秋找到两个记载:

一是董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拜师费200银元:

董建华教授的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除学习功课外,晚上必须练习毛笔字。他经过普通小学和私塾的培训,古文功底深厚。其父在他9岁时不幸病故。16岁(生于1918年,此时1934年)中学毕业已长得高大魁梧。为履行前约,他由祖母带领,备了厚礼,带了200元银洋作为学费,点燃500g重的大红蜡烛,叩行拜师大礼。从此董建华教授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中医事业。

二是安徽省名老中医张琼林学针灸的拜师费100银元:

1948年(农历五月初九上午),师徒两举行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在刘府佛堂所供奉孙思邈坐虎针龙彩塑像前点燃香烛,将事先用红纸分封的银元一百块,摆在香案两旁,令我跪在蒲团之上,双手恭举刘师起稿后由我以蝇头小楷工整写在黄裱纸上的誓言折子,逐字逐句地庄严宣读:“今有众生张琼林,捐资道费洋一百万元(当时银元兑换关金币,一元值一万元),虔心跪在瑶池宫中,……刘师说:“我当年拜师胡维镜先生,规定交一百块银元,磕一百个头,你现在也得照此办理。”我遂磕头一后,再转身跪向老师礼拜后,……老师立即搀起,礼毕。

一百两百的,听起来也不多的样子,我们来看下那个时代1银元值多少钱。

国医大师朱良春讲述自己在1937年的生活情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朱良春)从苏州来到上海,……老师看见我很节约,5分钱也吃一顿饭,3分钱也吃一顿饭,……后来,(章次公先生)就介绍我到红十字会医院去坐诊,是一个慈善机构,专门给难民看病。我就半天给难民看病,半天到章先生那里抄方学习。工薪12块钱一个月,我包括交通费共用去8块钱,多4块钱就买书。

那么,三十年代,一块银元的购买力是多少?在北京,一块银元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元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元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元可以买2-3张入场券。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元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优惠价5角),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银元购买力比较低,但在内陆落后地区3-4块银元能够买一垧地,相当于3亩,一个人命价常常是一块银元。

根据相关的统计,民国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一般人的工资也大约是0.5银元。

所以如果是要靠自己赚钱来交学费,200银元要不吃不喝400天的工资,100银元要不吃不喝200天的工资。

而我们现在学中医,即使是上大学5年,也才几万块钱学费,如果工作找得好,一两年就还清了。要注意,上大学是各个科目都学的,拜师一般只学一个科目。如果拜师也拜N个老师,就是要N个200银元。

如果是报中医培训班,一般的学费也就是一两个月工资。

所以说,如果回到过去,按师带徒的模式,恐怕现在很多人,是根本交不起学费的。

另外,师带徒的模式,也千差万别,有一些师带徒的教学质量,还不如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比如国医大师朱良春的跟师经历:

我开始跟孟河医派马培之先生的孙子马惠卿先生学医。马老先生,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65岁了,上午门诊,下午出诊,晚上处理社会事务,有很多纠纷啊,很多家族里的问题啊,都晚上来请教他,因为他是族长,都请他来处理。他没有时间来教我们读经典,教我们的都是大师兄。三年毕业,他已经读了两年了。那时候我们读书比较辛苦,都是读木板的书,没有句点,大师兄帮我们圈点、断句,第一天1页,第二天2页,最多3页,你必须会背。会背了,再圈点下面的。所以,这样你必须熟读。开始熟读的过程中,内容不理解。就问大师兄,“这句什么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多少遍?”“20遍”“那还早啦,再读”。那时候没有《新华字典》,许多字不认识,都是查《康熙字典》,逐渐逐渐理解了,尝到了甜头。

可见,拜师,师父也不会从零教起。如果自己不努力,恐怕也是难以成才。这里不是说朱良春的师父不负责任,而是这种模式确实有缺点。朱良春能成为国医大师,马老师启蒙之后,估计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显然,这个和很多人想象中的,师父会亲自耐心指导徒弟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现在大学里的老师,不少是教授,可能也没有临床经验,但怎么也比“大师兄”要强。

所以师带徒模式,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同样的,现在的中医大学教育模式,缺点很多,优点也很多。

时代在发展,中医的教学也在发展,既来之,则安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林学   中医   银元   国医   购买力   难民   块钱   针灸   师父   学费   缺点   教授   工资   模式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