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到一定境界,就不会生病了?


修心到一定境界,就不会生病了?


前几天写了一篇论述生理和心理关系的文章。有读者留言,说出家信佛修行到一定境界了,就不会生病了。

这种说法,比较含糊,一定境界是什么样的高度?无法确定。

遇秋认为,出家人会和常人一样生病。高境界的出家人遇秋没有遇到过,普通的沙弥,遇秋治疗过。遇秋的经验有限,不足为训。

清代有个名医,叫吴篪[chí],这个人有点像张仲景,一方面做官,一方面行医。做过金溪县丞、太和知县等职位,最终做了山东都转盐运使。都转盐运使从三品的文职,介于现在的厅级和副部级之间。他写了一本书,叫《临证医案笔记》,里边特别讲到他在龙泉寺看病的经历:

京师龙泉寺丛林,余常往养静,每见往来僧人患头痛,苦者甚众,皆缘游方奔走,脱帽露顶,衣服单薄,感受风寒致成痼疾。因众僧医药不便,开经验简易方,配成致送,令病者外治,一方不效,再易试之。嗣据知客僧云:诸方用之无不见效。

遇秋搜集了一下,发现出家人生病的医案有不少,摘录部分古今治疗出家人的医案罗列如下:

一僧来请曰:“贫道有奇疾,每岁三月五日,必患大泻者昼夜不知数,经三日而止。是以身体消削,天机尽绝,数日复故。今兹亦逼其期也,闻先生名手,故先期乞治。”先生诊之,六脉滑而数,按其心下悸。师顾门弟子谓曰:“所谓时发热,自汗出而不已者,先其时发汗则愈。”又云:“下利已瘥,至某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斯人即是。”(《生生堂治验》)

城州梅端真休寺住持,有痫症,发则乱言,或欲自缢,且足挛急,难以行步,来请治。予晓以非吐剂莫治。而僧侣沮之,不肯服,乃请治于他医。医与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蛎,半年无寸效,于是再来请治。(《生生堂医谈》)

智音院一沙弥,患脱肛,起居太苦。(《生生堂医谈》)

僧。水肿自下而起,腿足阴囊,大腹胸膈,泛滥莫御。(《王旭高临证医案》)


僧。咳嗽七八年,咳甚必汗出。近半年以来痰中见血两次。(《王旭高临证医案》)

一僧36岁,请余诊治。主诉贫道20岁前后,曾患淋疾2~3年,甚为苦恼。愈后诸症杂出,继而腰以下冷,如浸冰雪之中。盛夏之候亦必重着棉衣。每发时,心腹疠痛,不可近手。腰脊疼痛,痉挛不得反侧,甚则不能呼吸。又忽忽少气,彻夜不得安席。自幼患有痔漏,遇寒即发。诊之,心下悸而痞硬,腹皮拘挛。(《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一僧年二十八,患淋漓数年,时出脓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时又秘闭,下利时淋漓稍安,秘闭则甚。余诊之,少腹满如敦状,按之,引茎中痛。(《古方便览》)

神墩僧,先喉中介介,继以咳嗽,音哑而痛,痰来日以碗许,近更吐血,喉间臭气喷溢,迄今年余,脉浮大数,右手为甚。(《千里医案》)

夫子既于一九四六年治愈今静安寺长老持松胃病以后,一时佛教界前来求治者甚众。近有上海市嵩山区淡水路圣仙禅寺惠宗长老者,久病胃癌至一九五一年六月三日突然溃裂,上呕血,下泄血。至六月八日出医院,昏迷沉睡,不省人事。(《鲁楼医案》)

某寺和尚,冬温咳嗽,每日饮橄榄、芦根汤,数十日,咳呛日久,痰臭不出。就诊于余。(《余听鸿医案》)

和尚光照,锡山龙光寺。丁巳九月,右肘臂酸麻冷热作痛,脉紧而濡,已经百日。(《周小农医案》)

和尚。子痈赤肿及痛俱减,赤色亦消。(《贺季衡医案》)

和尚。哮喘十余年,愈发愈勤,月必两发,发则寒热,无汗,咳喘,痰出间或带血,不得平卧,脉浮数,舌红。(《贺季衡医案》)

性智长老,有人传以坐禅云:“久久行之,则神气完足,上升泥丸,始能出定入定,超脱生死苦海。”于是强制不睡,终夜枯坐。两月来体渐羸瘦,单声咳嗽,血从上冒,一吐盈掬,乃就余诊。脉虚大无力,三候皆然。(《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我们再来看下尼姑的医案:

上海同寿堂尼姑庵尼姑根芳,年已六十余岁,患痢疾,便下脓血,呕恶频作,不食数日,神志模糊,奄奄一息,弥留床上已二日余。(《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比丘尼心能,体厚蹒跚。偶患眩悸,医以为虚。久服温补,渐至发肿不饥。仲夏,延孟英视之,脉甚弦滑,舌色光绛。主清痰热,尽撤补药,彼不之信,仍服八味等方。至季夏再屈孟英诊之,脉数七至,眠食尽废,不可救药矣。果及秋而荼毗。(《王氏医案》)

一尼病头痛身热,烦渴躁,诊其脉大而虚。问之曰:小便赤,背恶寒,毛悚洒洒然,面垢,中暑也。医作热病治,但未敢服药。(《伤寒九十论•面垢恶寒证第七十五》)

通过以上的病例可以分析出:

第一,信佛出家的人会和常人一样生病,不管是小沙弥还是住持,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地,都一样会生病。生病是生理上的,心理再好,也一样会得生理上的疾病。

第二,很多信佛出家的人,生病时间很长之后,才找医生看病。遇秋认为,可能是很多寺庙比较偏远,同时可能没钱看病。遇秋碰到过几个出家人,他们钱很少,看病比较困难。当然,古代的出家人是否比较富有,不能因此推断。

不过呢,因为日常清心寡欲,一般不会过到劳累,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出家的人,应该会比普通大众要健康。这是养生修心双重作用的结果。

级别高一点的和尚,一般只是在寺庙里做事,不用做苦力,也不用迎风冒雨出门,虚邪贼风都避开了,所以生病的可能性会更小了。这个结果,不完全是修心的境界提高导致的。

现在的人,能做到不过度劳累,作息规律,饮食清谈,也会比一般人健康。

修心对身体的健康肯定是有帮助的,可以少生病,但是,也会因为你修心养性,就不会生病了。

所以,遇秋还是那个看法,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要分开来,作为医生,还是要专心提高医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咳喘   金溪   境界   脓血   沙弥   住持   出家人   名医   长老   清代   寺庙   淋漓   和尚   生理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