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临床实际接轨,是学经方的难点

和临床实际接轨,是学经方的难点

伤寒论成书于1800多年前,语言风格、医学术语,和现在都有一些差别,学了之后,怎么和临床接轨,是学习的难点。


有的,把条文读熟甚至背出来了,临床时却感觉用不上,然后感叹伤寒论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于现在的疾病。


问题就出在没有将条文内容转换成现代的医学病症,这样的话,就是把条文病放在你面前,也看不见。


比如“项背强几几”,什么样的症状叫项背强几几?是否所有的颈椎不舒服,都加葛根可以治好?


比如“喉中如有水鸡声”,如水鸡声是什么样的声音?是否一定要声响很大的才适用?病位在解剖学的哪个位置?如果都能搞清楚,射干麻黄汤用起来就很好用,搞不清楚,就感觉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方子。


现在有的人讲经方,讲起来理论丰富、医案神效,令人向往,让人听了之后非常激动,但回去一试,效果不行,为什么呢?就是没有讲细节。


比如,讲葛根汤就是包治颈椎病。可是,颈椎病很复杂,真的一个葛根汤能胜任吗?


比如,讲小青龙汤治鼻炎就是专方,可是,鼻炎有寒有热,有轻有重,真的一个小青龙汤能搞定吗?


另外,学中医,理论要懂一些,但是搞太多理论,也是不行的。有的新手,喜欢追求大一统的理论,喜欢完美的理论,以为自己找到了秘籍,其实是临床家看不上的糟粕。没有一点临床经验,却想一步到位,把理论搞通,是不现实的,很多理论看起来完美,但在临床上不实用。


刚开始学习时,学粗糙一点,是有好处的,可以快速搭建知识框架。


如果学习久了,还是很粗糙,没有去细化,或者还是在理论上绕来绕去,没有拿到临床上去用一下,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怎样实现细化呢?


一是来自己的临床,二是多看医案。


自己的临床经验总是有限的,但如果学习别人的临床经验,则是无限的。


西医,治疗比较死板,一般都按指南来,照着用就行了。而中医治病,有灵动性,比如补肾,十几味常用的补肾药,同一个医生,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个病人,不一样的医生,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到底该选哪个?来自于脑海中的印象,来自于平时阅读的医家经验,来自于自己的体验或病人的反馈,各种知识搅和在一起,最终选择一个写在处方笺上。遇秋的体会,这一个过程,非常的主观,可变性强。


所以,得多读医案,多临床,将条文和临床实际相联系,日积月累,水平肯定也会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葛根   射干   可变性   项背   伤寒论   鼻炎   条文   青龙   难点   颈椎病   病人   中医   水平   医生   理论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