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战“痘”一族吗?——痤疮的中医治疗

痤疮的主要病机——肺风郁滞,湿热蕴结

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痤疮患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特征,多伴额面油滑光亮,口干口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畅,小便短赤,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关于痤疮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家认识各异,分型繁杂。其中以肺经风(郁)热、肺胃湿热、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冲任不调等型为多,病变涉及肺、脾、肝等脏,治疗多从热、湿、痰、瘀、虚、郁入手。《外科启玄》:“妇女面盛窠瘘作痒,名曰粉化疮。乃肺受风热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概受湿热也。”直言粉刺痤疮的主要因素是湿热。

当代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嗜食肥甘厚味等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均易改变人的体质,使湿热体质增加,导致湿热易患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曾调查包括干部、工人、教师、学生、战士、农民在内的1005人,发现1005人中嗜肥甘者292人,约20%;嗜酒者(每日饮、经常饮或每次200ml 以上,时暴饮者)有127 人,占调查人数的12.6%;恣食肥甘厚味,或喜食动物内脏,以及鸡犬蛇杂合之物,或过食过饮,或烟酒成癖,或嗜浓茶奶酪,或习食冰镇雪糕,停积肠胃,为酿生湿热提供了条件。根据中国南方1405例痤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 南方地区痤疮的发病,血热湿盛是其主要病机,而湿热蕴结为其主要辨证分型。日本相关研究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人体形普遍肥胖,呈多湿体质。特别是摄入过多的热量,每见火热内生,热盛则喜饮冷,久之必致湿热阻滞三焦而产生各种病变。即使是老年人,湿热体质也较阳虚体质者更为多见。由此可见,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已使全人类的湿热体质呈现空前的趋同性。

湿热体质是丘疹性、粉刺性、脓疱性、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的共性体质基础。湿热蕴结,“郁乃痤”。湿热郁结不解,则易生毒;湿热阻遏气机,易致血瘀、生痰,于是脓疱、结节、囊肿相继丛生为患。概言之,痤疮的病机要点是肺风郁滞、湿热蕴结。

二、主方——苇茎消痤汤

(一)主方分析

【药物组成】干芦根,冬瓜仁,生薏仁,桃仁,枇杷叶,桑白皮,黄芩,丹皮,连翘,白花蛇舌草,天花粉。

注:药物用量因人而异,需在中医指导下确定,切勿自行服用!!!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化痰散结。消痤汤适用于丘疹性、粉刺性、脓疱性、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见额面油滑光亮,口干口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畅,小便短赤,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组方思路】根据痤疮以湿热体质为本,毒瘀痰结为标的病机要点,治以清热利湿为主,结合解毒祛瘀、化痰散结立法。消痤汤乃移植苇茎汤加味而成。苇茎汤原治肺痈成痈期。苇茎汤证的肺热痰瘀的病机特点与痤疮的病机要点基本相符,故以此为基本方清热利湿、化痰祛瘀。加枇杷叶、桑白皮合苇茎(现用干芦根代)清泄肺热,丹皮合桃仁用以凉血散瘀,黄芩、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连翘、天花粉清热散结。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利湿、解毒祛瘀、化痰散结之功。

(二)加减变化

1.辨痤疮类型论治

(1)脓疱性痤疮较重者,合五味消毒饮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

(2)结节性痤疮,加皂角刺,白僵蚕,炮山甲增强软坚散结的功效。

(3)囊肿性痤疮,加草河车,浙贝母,土贝母清热解毒化痰等。

(4)萎缩性痤疮,加三七粉修复瘢痕。

2.辨症加减

(1)湿热重,面部出油多,大便黏腻,口苦口臭者,加马齿苋,板蓝根,苦参增强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2)痤疮日久,血瘀内停,皮损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或伴有黄褐斑、舌暗红者,加丹参,玫瑰花,三七粉以活血化瘀。

(3)肝火旺、肝经湿热较重者,合龙胆泻肝汤清利肝经湿热、清泻肝火。

注:药物用量因人而异,需在中医指导下确定,切勿自行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痤疮   桑白皮   天花粉   白花蛇   芦根   厚味   丘疹   清热解毒   囊肿   机要   湿热   粉刺   大便   体质   功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