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饮食多样性,谷类食物为主

食物多样化,具体点说是每天多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营养学家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品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全部需要,母乳之对新生婴儿除外。所以饮食应该多样化,以相互补充。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主食多为谷类食品,能给人体提供身体活动的基本能量,而且是最“经济”的能量。这里的“经济”二字倒不仅是指谷类食物相对较为便宜,而是指谷类食物中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若无糖尿病,则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且碳水化合物经代谢、提供能量后即转变为二氧化碳与水,不难排出体外,可以说是“最清洁的能源”。故这以“谷类为主”四个字的确很是重要的事。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蔬菜能给人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其中深色蔬菜、红色蔬菜所含营养素尤为丰富。其实烹调得法,蔬菜之清香可口,亦属餐桌上的上品。豆类之中黄豆(大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制成的豆制品更丰富多彩,且易消化吸收,餐桌上不可少。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奶类营养丰富,其中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老少咸宜,乳酸钙更是补钙佳品。酸奶、奶酪不但别具风味,且酸奶之中多含益生菌及有助于人体肠道中益生菌生长的物质,于肠胃之健康、消化吸收之功能更大有裨益。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大鱼、大肉”多含贬义,其原因在于这“大”实是指“多”,过多则不利健康,故提倡“适量”二字。不但量应该控制,这肉还强调是瘦肉,目的在于减少脂肪的摄入。脂肪摄入过多易致人体肥胖,肥胖又易引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危害健康。故脂肪类食物确乎不宜多吃。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鱼与禽肉中所含脂肪较少,鱼中脂肪且多含不饱和脂肪酸,于健康上有些好处,故应适量摄取。脂肪中的胆固醇实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不过,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也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参与,人体每日所需胆固醇的量约为1000毫克,其中的七八成人体可以自行合成,因此尚需从食物中摄取300毫克之数,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所以膳食指南中说可以“适量”吃蛋,而且还有附加说明“连着蛋黄吃”,因为蛋的营养主要在蛋黄之中。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少油、少盐”是老生常谈了,但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油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盐与高血压有关,而这两者恰是心脑血管病,诸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溢血的基础。故欲预防心脑血管病,“少油、少盐”仍必须强调。《指南》的要求是每人每日烹调用的油应少于30克、摄入的盐应低于6克。曾有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一般民众,人均每日摄入的油、盐约为61克与11克,成倍超标,实应多多重视。清蒸、煲汤之法或许能少用些油,咖喱、糖醋之味或许也可少放点盐,国人善烹饪,办法应该还是有的。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杜绝浪费

这一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的。浪费食物、暴殄天物,自应避免。有的人家为图省事,喜欢一次烹制许多菜肴,一时吃不完,每日反复烧煮,风味尽失,食欲下降,最后只好浪费了,应加以注意。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6.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饮食之目的,除饱口福外,在于为身体提供新陈代谢的原料,以及一切活动,甚至包括心跳、呼吸、消化、吸收、思考、记忆等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饮食不可或缺,但也不可过量。健康之道在于平衡,故在《指南》中还有吃动平衡,以维持健康体重这一条目。如今我国许多民众总体上是“多吃、少动”,尽失平衡,于健康自属不利,亦应引起十分的重视。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生病都难,值得你去了解

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饮食之事关乎健康,多加注意,口福与健康俱得,岂不妙哉。

关注我[来看我]@晓医生说
每天分享健康养生知识[玫瑰][玫瑰]
国家最新医保政策信息解读[玫瑰][玫瑰]
国际前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玫瑰][玫瑰]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天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碳水化合物   目的   动平衡   谷类   健康   蛋黄   生活方式   胆固醇   动脉   脂肪   能量   蔬菜   食物   人体   玫瑰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