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元宵节,人间满是一片繁华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等元宵节传统活动如期而至,而在传统食物方面,元宵节吃元宵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习俗。不论是“南汤圆,北元宵”,那都叫“吃元宵”!都象征着一家人的日子能够过得红火!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过完,年也就真正意义上过完了。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其实并不是只有“元宵”,不同地方的元宵风俗也不尽相同。咱们就来盘一盘,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毕竟老传统咱们还是别忘了,说到底无非是图个吉利让日子过得红火。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要吃的5种传统食物

元宵茶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喝元宵茶是多个地区的传统习俗,关于元宵茶的说法颇多,其实元宵茶并不是某种特定的茶,而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喝的茶,统称为“元宵茶”。那么自然而然,不同地区的元宵茶也不同,陕西一带的元宵茶是用水果和蔬菜煮的面汤,福建霞浦的元宵茶是茶叶泡的茶,黄梅元宵茶是用香菜泡的汤水。

玉梁糕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早在唐代,洛阳人家就有正月十五“食玉梁糕”的相关记载,是迄今为止,关于过年吃糕的最早记载。所谓“玉梁糕”,就是用白粱米做的糕,类似现如今的年糕。与我们现在吃的年糕一样,年糕中的“糕”与“高”同音,寓意年年高,高升之意。说到底依旧离不开讨个吉利。

生菜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对于广东人来说,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就是生菜了。生菜与“生财”谐音,广东生意人多,元宵节吃生菜也是为了图个好彩头。其实,生菜这种常见的蔬菜在南方餐桌上比较常见,在重要宴席上被当作象征富贵、喜庆吉祥的食物。

油茶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正所谓“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打油茶说的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打油茶在广西、贵州、湖南侗族和瑶族等地区比较流行,在喜庆节日,当地人就会以油茶款待来访的宾客。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油茶也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

糟羹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在浙江台州,每年的正月十四赏完花灯之后家家户户都要食糟羹,糟羹分为甜口和咸口两种,正月十四吃的糟羹是以肉丝、笋丝、香菇、木耳、菠菜、豆干等十余种食材用米粉熬煮成咸口味的糊状食物。而正月十五吃的糟羹是以莲子、红枣、桂圆等食材用木薯粉或者藕粉熬煮而成,是甜口味的。

元宵节不做的3件事

不理发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不知道大家当地有没有这样的传统习俗,正月期间不理发,理发要在过年之前进行。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了表示对父母长辈们的尊敬,在这天尽量不要理发和刮胡子让父母给予的发肤受损。

不杀生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家家户户庆祝的目的是为了图个好彩头,讨个吉利。所以,元宵节这天要避免杀生。不过这里说的杀生不是说不能宰杀我们经常食用的鱼、鸡、鸭,说的是不必要的杀生。也就是说如果非必要,就不要宰杀任何动物,哪怕是家里的老鼠。

不借钱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不借钱也是不少地区比较看重的元宵传统习俗。不管是借给别人还是向别人借,都有着散财不聚财的不好寓意。老一辈人常说一句话:年还没过完就借钱给别人,或者年还没过完就要借钱过日子。元宵节不借钱的寓意就是希望新的一年不要为钱的事而担忧,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红火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记得吃5样3不做,老传统别忘,日子过得红火!元宵节的传统习俗颇多,不管怎么说,老祖宗们传下来的习俗我们还是应该适当尊崇,只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说到底大家闹元宵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希望日子能够越来越好!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免责声明:内容为润心食忆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元宵节   红火   传统   日子   油茶   生菜   家家户户   年糕   寓意   说到底   正月   吉利   食物   地区   传统习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