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为什么可以闷泡?

闷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甚至十分钟的茶叶不少茶友都喝过,尤其对于开汤试茶的朋友,闷一闷是常用的方式。但闷两个小时的茶叶,估计喝过的人不多

白茶为什么可以闷泡?

昨天下午,顾客赶时间,我们今年做的天湖山头春老树纯料(福鼎菜茶)小米针刚刚喝了两道汤水就离开了。


看着盖碗里刚泡了两泡的茶叶,实在舍不得倒掉。想着晚上在家里反正也要喝,便将盖碗中的茶叶夹了放入平时外出喝茶用的保温杯中。大约六七克的茶叶全部放入其中,并倒入一壶刚烧开的水,拧紧盖子就带着回家了。


晚饭后进入房间阅读时已近九点,习惯性地将泡好的茶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拧开盖子时杯内的茶汤温度还很高。 尝试着轻啜一口,浓酽的苦涩味立即布满整个口腔,并苦到了喉咙深处,让人难以接受。于是,我将茶杯放在桌上,准备看看书,等杯内的茶汤冷却一些,加入白开水冲淡一点再喝。

白茶为什么可以闷泡?

正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手里的文字,突然感觉下齿缝有特别明显的回甜之感,舌底也汩汩生津;不禁吞咽了一下,强烈的回甘一直延伸到喉部,这感觉对我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一开始的苦涩味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化去了,我放下文字,下意识细细品咂,极苦极涩之后,那种极致的韵感,让人迷恋。因为有第一口余留的回甘加持,第二口过后的回甘来得更为迅猛强烈。这回甘之感一直持续到入睡前。


有了这番体验,我甚至有点舍不得冲淡这一杯浓酽苦涩的茶汤了。以前在多个场合看人试茶,过程中总会闷两三泡。其目的就是要将一款茶的苦涩尽量高温闷泡释放出来,通过感受苦涩化开的时间以及生津回甘的强烈程度,去判断一款茶的适口性。


闷一闷,或许无法判断一款茶是什么树龄,什么山头,但的确可以直观地检视一款茶的原料底子扎不扎实,扎实又扎实到什么程度。

白茶为什么可以闷泡?

我们常听到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还有后半句“好茶苦要回甘,涩能生津”。 白茶的回甘是与苦味紧密相连的,没有苦味,回甘也就不会存在。


那么白茶的甜味物质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白茶中的多糖物质在茶汤中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会在口腔里滞留;而口腔唾液里面含有淀粉酶,可以催化多糖中的淀粉并分解为具有甜味的麦芽糖。


不过这个催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待到麦芽糖生成时,苦味已经大大减弱了,这个苦与甜的时间差就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回甘”感受。


其次,茶汤中还有一种物质是水解单宁,它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其结构并不稳定,在品饮的过程中容易分解。当我们喝白茶时,在舌面上停留的水解单宁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葡萄糖。


饮茶之人正是在这两种物质--麦芽糖和葡萄糖的共同作用下感觉到“回甘”的。


无论是麦芽糖还是葡萄糖单独作用,或者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带来的回甜之感,都是在比较后面才产生的,我们常常感觉在喉部的回甘最明显、最持久。


正是因为这种苦与甜的次序性,我们喝白茶时,舌前部感觉到的苦与喉部的甜会形成一种强烈反差感,这便是“苦后回甘”的感觉,本质其实是两种物质的反应。


白茶的多糖和水解单宁的含量越高,回甘强度就越高,回甘持久性就越长。


最后想说的是,这次体验完全是偶然,当然无意中也收获了一个小惊喜。不过,真的不建议茶友们喝这么浓的茶,身体扛不住。喝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浓淡适中最好。


当然,以上所述都是针对真材实料的福鼎白茶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白茶   福鼎   喉部   茶汤   麦芽糖   生津   多糖   苦味   葡萄糖   分解   扎实   苦涩   茶叶   物质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