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到,不扇扇子不吹空调,教你一招给血管降温,远离心梗、猝死


三伏天到了,全国将开始高温模式,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季节,每年这时候,医院都会接诊大量中暑、三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据统计,气温每升高1度,急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所以说,中老年人安然度夏,消暑是头等大事

夏天酷暑难耐,5招教你去暑降温

说起三伏天总离不开中暑、脱水、疲劳等字眼,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死亡。

据统计,法国2018年夏天就有约1500人死于三伏天的酷热。除了一些传统的抵御炎热的方法,比如穿宽松的棉料或亚麻衣服、经常喝水等,还有更简单有效的妙招

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介绍了4种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都能使用的降温小妙招。赶快学起来吧!

01

在身体的适当部位喷水

我们都知道让身体湿润会感觉凉爽,但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还需了解应针对身体的哪些部位。

最好的做法是保持身体的脉搏点和血压点湿润。你可以用水在以下部位喷洒10秒钟:太阳穴、肘部内侧以及膝盖后面。这样可以更快速地降低身体温度。

02

用喷雾增加风扇带来的凉意。

首先你需要用喷雾喷洒面部或身体,然后开启风扇即可。

事实上,保持皮肤湿润再加上风力降温可以降低体感温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天有风或潮湿的天气我们会感觉更冷。

如果你是呆在家中,洗澡后使用此方法效果会更佳。

03

弄湿头发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种方法,但它确实可以让你快速并持久地保持清爽感。

04

戴略湿的帽子或发带。

如果你是在室外,可戴一顶略湿的帽子,在室内则可选择发带。此外,事先在冰柜中冷却手帕或丝巾也会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夏天这些事千万别做!

心梗、脑梗都和它有关

夏天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再加上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说,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千万别做过激的事情,尤其要注意下面几件事,很容易导致血管问题!

01

渴了猛灌水,可能导致心梗。

夏天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虽然一时解渴了,可你的心脏却遭殃!

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喝水喝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

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夏天喝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太快,要少量且多次,每次喝100—15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02

午饭后立即午睡,当心脑中风!

夏天老年人多有午睡的习惯,但午饭后立即午睡,大量的血液流向了消化道,血压及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

再加上静卧不动,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建议:适当的午睡时间和入睡时间对人体健康有益,午睡时长30分钟为宜,可在午餐后休息散步片刻后再午睡。

03

糖尿病人血糖降太低,易诱发心脑意外

夏天白天较长,人们睡眠较少、活动较多,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

再加上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如果糖尿病人在夏季把血糖降得过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

建议:糖尿病患者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8毫摩尔/升;饭后8—10毫摩尔/升。

04

猛回头,颈动脉斑块脱落。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

猛回头这一动作,可能造成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建议:四十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尤为注意生活中尽量不要猛回头,除此之外,在运动上不宜做突发力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及突然性起床等。

05

运动后猛喝冷饮,当心猝死!

有些人运动出汗后喜欢喝冷饮来降温,虽然这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但对身体负担极大。

因为在剧烈运动后,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低、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马上喝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严重的会引发猝死。

建议:夏季剧烈运动过后要缓步走一走,平稳一下情绪和身体机能,然后适量补充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等。千万不能立即停下来休息,大量饮水,不能马上洗澡、游泳、吹风或吹空调等。

06

出汗后冲凉水澡,易形成血栓。

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高、出汗多。很多人一进家门便用凉水洗脸、冲澡。

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因为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建议:应先擦干身体的汗,休息10—15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

07

晨练太早,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不少老年人,夏季起床特别早,就想趁天凉快,亮得早,去晨练,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凌晨4点—上午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在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密集的地方;可以穿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08

饮食辛辣油腻,血管易堵塞。

夏天到了,人体水分流失严重,不少家庭为了弥补损失的体液,会选择高营养、高脂肪的营养汤类,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是相当危险的;

夏天的晚上小龙虾、烤串、夜啤等各式各样重口味的美食全面袭来,这些重口味美食辛辣更是非常油腻,经常吃会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若是出现脑血管堵塞,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偏瘫。

建议:夏季可以选择绿豆汤、银耳等消暑的汤品,饮食上宜清淡。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09

室内外温差太大,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

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度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先缓上1分钟再进出空调房;在家空调温度要慢慢调低,设定在25—26度左右,与室外温差不要超过8度。

如果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室内时,要提前备好一件薄外套,以防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发带   绿豆汤   黏稠   伏天   脑血管   血栓   扇子   午睡   血糖   冷饮   血管   夏季   血压   血液   夏天   身体   空调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