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当心被胃癌“盯”上

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古代,酒和诗时常相伴,已然分不清究竟是酒成就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还是诗铸就了酒的盛名?在现代社会中,酒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在庆功宴、结婚酒席上必定有酒的身影。

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当心被胃癌“盯”上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相信在这些宴席上亦或是在自己身边,你一定见过一喝酒就会满脸通红的人,而这些人则有更大的概率被胃癌这一“魔鬼”盯上!

这一结论自然不是信手拈来的,据2020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有ALDH 2(乙醛脱氢酶)基因突变的人,即那些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即便是少量饮酒,其患胃癌的风险也会比普通人更大。

为什么说有ALDH 2基因突变的人就是那些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进入体内会先被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乙醛在ALDH 2 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的乙酸,乙酸最终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以尿液形式和呼吸形式排除体外。

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当心被胃癌“盯”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若ALDH 2 发生基因突变,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通路被阻断,乙醛的消耗减少,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就相应增高,这就容易引起一系列酒后不良反应,如脸红、心跳加快等。这就解释了ALDH 2基因突变的人一喝酒就容易脸红的现象。

那么,又是怎么得出“ALDH 2基因突变的人,即便是少量饮酒,患上胃癌的风险也会更大”的结论呢?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机构对531名胃癌患者进行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根据组织样本的突变特征,将他们划分为6组,其中一组具有与饮酒相关的突变,即ALDH 2基因突变。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一组患者的平均饮酒量其实并不高。由此,便得出上述结论:ALDH 2基因突变的人,即便是少量饮酒,患上胃癌的风险也会更大。


ALDH 2基因突变的人要对酒精说“拜拜”,那些没有ALDH 2基因突变的人难道就可以肆意地跟酒精说“哈喽”吗?当然是不行。常言道,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但经过研究表明,与持续性饮酒的人相比,非持续性适量饮酒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上升18%。饮酒不仅对身体有害,还容易发生许多事故,因此最为保险的方式就是做到“滴酒不沾”。

对于胃癌患者,必须坚决地对酒精说“NO”。首先,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酒精的摄入会增加癌症患者复发转移的机率。其次,酒精容易引起肝细胞的病变,进而引起一系列肝脏问题,而几乎所有的抗癌药物都经过肝脏代谢,若肝功能损伤,则极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积蓄,从而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

小小的酒精,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为了防止酒精在我们体内“胡作非为”,我们就必须管好自己的嘴,将一切危害掐死在摇篮中。可能有些觅友对酒精的爱难以自持,对此,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戒酒:

1---认知疗法


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舶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


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


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


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


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集体疗法


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来源:

[1]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9/eaav9778

[2]https://mp.weixin.qq.com/s/yLBXKelcfFI3vf0W8OamDQ

[3]O'Neill D, Britton A, Hannah MK, Goldberg M, Kuh D, Khaw KT, Bell S. Association of longitudinal alcohol consumption trajectori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six cohort studies using inpidual participant data. BMC Med. 2018 Aug 22;16(1):124. doi: 10.1186/s12916-018-1123-6. PMID: 30131059; PMCID: PMC6103865.

[4]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胃癌   乙醛   目的   乙酸   持续性   当心   酒精   疗法   药物   患者   结论   基因突变   习惯   来源   方法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