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

50岁的韩女士患类风湿关节炎已经3年了,一直在风湿科接受治疗。由于能规律用药,她的病情一直控制地较为理想。

今天她又来到了门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韦大夫,我的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好了’,可以停药了吧?”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让她先说说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好了”的理由。

韩女士自信的说道:“您看,我的关节已经不疼了,也不肿了,血沉和C反应蛋白都比以前下降了,这还不能证明类风湿关节已经‘好了’吗?”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曾有与韩女士相似的想法,仅凭借“关节不疼不肿了”、“化验指标下降了”,就断定类风湿关节炎“好了”,进而放松了对规律服药的要求,甚至未经医生同意就自行减药、停药。

在医生眼里,此时类风湿关节炎并没有“好”,最多是暂时得到了控制。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关节不疼不肿”不等于类风湿关节炎“好了”

在风湿科医生眼里,患者关节肿痛减轻,甚至消失,只能说明当前治疗方案是有效的,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离“好了”还有很大距离。此时关节肿痛减轻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如果骤然停了药,短时间内关节肿痛症状可再次反复,甚至较用药前更为严重。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因此,即使出现关节肿痛减轻,甚至消失,也应该继续坚持用药,使良好的疗效得以延续,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化验指标下降”不等于类风湿关节炎“好了”

“关节不疼不肿”不等于类风湿关节炎“好了”一样,即使出现“化验指标下降”也不意味着类风湿关节炎“好了”,因为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一位伴有多关节肿痛的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也处于明显升高状态。此时若临时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次日关节症状即可明显减轻,血沉和C反应蛋白也会下降。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但这些症状与化验指标的变化均为临时用药引起,而病情并未得到控制,一旦药物作用逐渐消失,症状与化验指标又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因此,遇到“化验指标下降”应该客观分析原因,不能只将其判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已经痊愈了』。

由此可见,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若初次出现“关节不疼不肿”与“化验指标下降”,多提示当前治疗方案有效,但并不意味类风湿关节炎已经“好了”。

患者感觉类风湿“好了”,但医生却说“没好”,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需要继续规律用药,不能减药、更不能停药,要将“关节不疼不肿”与“化验指标下降”持续性保持下去,使病情得到进一步控制。若能持续3个月左右,则可以考虑逐渐减药,若能继续保持下去,可尝试缓慢停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 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韦尼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如有疑问,欢迎在文章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类风湿   血沉   患者   医生   肿痛   关节炎   关节   病情   风湿   蛋白   症状   药物   规律   女士   指标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